近两年的“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住房对人们幸福感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小,2019年该选项位列“影响国人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榜单的第六名,本年度排名第八。排名的变动,背后是国人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 幸福的形式有千千万,但却总离不开两个字:健康。2020年9—10月,《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我国“幸福小康”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出2020年度中国幸福小康指数为97.9分,比上年提升5.2分。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影响国人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排行榜首位的依然是健康,71.7%的受访者选择了该选项。 “身体健康”连续八年最让国人满意 《小康》杂志社自2011年开始对“幸福小康”水平进行测评,9年间,“中国幸福小康指数”一直在不断提高,2011年首次测评结果为79.9分,转年突破80分大关达80.1分,又经七年时间于2019年成功突破90分大关,今年不仅得分再创新高,其增幅还创下了该指数自发布以来的最高涨幅。 “中国幸福小康指数”测评涉及到身心状况满意度、家庭生活满意度、社会关系满意度、生活质量满意度、社会环境满意度等五方面。本年度,国人对这五大方面的满意度均有所提升,其中生活质量满意度得分最高,为99.3分,比上年提高了4.5分;家庭生活满意度次之,得分为98.8分,比上年提高3.9分;社会关系满意度和身心状况满意度也有所进步,分别为98.1分和96.9分,比上年分别提高4.9分和5.6分;社会环境满意度为96.2分,比上年提高7.1分,虽然得分最低,但进步最大。 2012年,《小康》杂志通过调查总结了“新时期国人十大幸福标准”,其中包含了身体健康、收入满意、和家人在一起、得到爱、拥有个人住房、自我价值实现、吃到安全食品、人居环境优良、社会安全、有可信赖的朋友这十大标准。那么,在这一年中,国人对哪些感觉满意呢?调查结果显示,本年度,公众最满意的是“身体健康”,其次是“和家人在一起”,再次是“收入”;对“自我价值实现”“有可信赖的朋友”“人居环境优良”“社会安全”评价一般,对“拥有个人住房”“吃到安全食品”“得到爱”不太满意。 值得一提的是,“身体健康”已经连续八年最让国人满意。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这一调查结果的出现,更显珍贵。 这一点在招商信诺人寿美方股东信诺集团发布的全球疫情影响调查报告中亦有所体现。信诺集团曾于2020年2月、4月和6月三次委托Kantar(凯度)针对公众的健康和幸福感进行全面调查研究,涵盖身体、社交、家庭、财务及工作五大健康状况,其中6月份的调研覆盖11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对比疫情发生前和发展中的数据,旨在持续跟踪和了解不同阶段性下疫情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1个受访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总体健康指数仅次于阿联酋,位居全球第二。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身体健康指数下降显著,但得益于有效的防控和国内疫情的好转,中国的身体健康指数各方面指标与2月份疫情发生前的指标基本持平,在11个受访国家和地区中表现相当亮眼。 国人眼中最具幸福感的十大职业: 自由职业者再度登顶 除了健康,还有哪些因素对国人的幸福感影响较大呢? “2020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关系(70.2%)紧随健康,位居“影响国人幸福感的十大因素”第二名,收入(66.0%)位列第三,婚姻(48.3%)和社会保障(45.2%)位列第四和第五位,接下来才依次是社交(39.7%)、职业(37.0%)、住房(29.8%)、个人能力(21.4%)、环境(13.7%)。 在历年的同题调查中,“健康”“家庭关系”“收入”一直都稳居前三,今年同样没有例外。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的“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住房对人们幸福感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小,2019年该选项位列“影响国人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榜单的第六名,本年度排名第八。排名的变动,背后是国人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2020年4月,《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2020中国居住小康指数”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度中国居住小康指数得分高达97.2分,比上一年度的90.2分提高了7.0分。近八成受访者对目前的居住状况感到满意。 与之相对的,职业对人们幸福感的影响力则在不断提升,“影响国人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榜单中,职业2019年排名第九,2020年排名第七,选择该选项的受访者占比由去年的19.8%上升至37%,增加了17.2个百分点。超八成的受访者认为“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能带来幸福感。超半数受访者抱怨“工作太累”,超三成受访者因“干不喜欢的工作”而感到不幸福。 “2020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还显示,影响国人职业幸福感十大因素分别是收入、个人发展空间、工作为自己带来的社会声望、个人能力的体现、个人兴趣的实现、领导对自己的看法、职场人际关系、福利、职位高低以及单位实力。 按照惯例,“2020中国幸福小康指数”再度请受访者从近30个职业中评选出了“国人眼中最具幸福感的十大职业”。结果显示,排在首位的是自由职业者,其次是教师,再次是作家,位列第四至第十位的依次是艺术工作者、政府官员、工程师、高管、普通公务员、农民、民营企业家。 幸福产业制造幸福,养老困局亟待破解 9月15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推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以高质量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视频会。会议指出,以高质量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是新形势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举措,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重要体现,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应有之义,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必要措施。进一步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要着力挖掘幸福产业服务消费需求。 2016年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幸福产业理念,初步界定其主要包括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产业。四年时间过去了,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品质化、个性化、高端化,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蓬勃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游客60.1亿人次,同比增长8.4%;2019年1月份至11月份,规模以上娱乐业和文化艺术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7%和8.0%;2019年1月份至11月份,规模以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营业收入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9.8%和9.7%。 不过,对于幸福产业,国人又是如何看的呢?“2020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结合自身状况,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这五大幸福产业,31.1%的受访者认为健康产业最重要,17.7%的受访者认为养老产业最重要,12.4%的受访者认为文化产业最重要,认为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最重要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9.5%和6.2%,另外还有23%的受访者认为都重要,0.1%的受访者认为都不重要。 目前最需要依靠政府力量来提升的幸福产业,40.3%的受访者将票投给了养老产业,31.9%的受访者认为是健康产业,6.5%的受访者选择了文化产业,投票给体育和旅游的受访者占比较少,仅为4.1%和1.6%。另外还有15.4%的受访者认为五大幸福产业“都需要”,0.2%的受访者认为“都不需要”。 “老有所养”是党的十九大传递的亲民又温暖的声音,是社会幸福的直接体现,也是老龄化社会中每个家庭迫切的期待,是每位老人最朴素的愿望。我国自20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 如何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认为,我国当前正处于加速老龄化的关键时间节点,人口结构大转折,老龄社会转型战略机遇期窗口开启,“新一代”老龄群体的健康水平更好、退休收入更高、心理期待更多,他们的活动范围已不局限于家庭之中,因此他们需要的是涉及领域更宽、涵盖层面更多的全面适老化改造。为此,我们应该把握住新基建和旧改造的方向与机遇,对旧的基础设施做好包括居家适老化、社区适老化、交通适老化、商业适老化、公共设施适老化、信息交通适老化在内的全面适老化改造。 (感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吕庆喆提供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