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信用小康指数89.6:向信用监管迈进

2019-08-14 17:18:22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刘彦华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1565773914377187.png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记者刘彦华 信用是市场主体安身立命之本。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要坚持不懈,公正监管必须落实到位,随着“信用监管”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正式确立。

  新时代新挑战,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时俱进,迎来了一个崭新局面。2019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推行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改革。“信用监管”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信用作为一种资本已经参与到资源配置中,信用管理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举也被公认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正式确立。

  近日,“信用监管”再传新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发布。

  “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是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机制;是分级分类的监管机制;是大幅提升失信成本的监管机制;是信息充分共享和依法依规充分公开的监管机制;是充分体现以‘互联网+’为特征的大数据监管机制;是更加注重市场主体权益保护的监管机制;是法治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监管机制。”7月1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从7个方面概括了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重点内容。据他介绍,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按照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采取差异化监管,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提高了监管效能,让监管力量“好钢用在刀刃上”。

  信用价值凸显,信用监管恰逢其时。本年度,“中国信用小康指数”的成绩如何呢?2019年6—7月,《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进行了“2019中国信用小康指数”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2019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为89.6分,比上一年度的83.1分提高了6.5分。

  超半数受访者认为“信用环境好转”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作为中国较早开始关注信用问题的媒体,《小康》杂志社2005年首次发布“中国信用小康指数”时得分仅为60.2分,刚刚及格。受访者普遍反映,中国社会诚信度比较低,对此他们很不满意。今年已是第15次发布,15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渐深入,迎来了全面发力、全面渗透、全面提升、组合推动的新阶段。面对“总的来说,您对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情况满意吗”一题,67.2%的受访者给出了“中等偏上”的评价,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4.9个百分点。面对“和去年相比,您是否觉得中国社会的整体信用环境有所好转”一题,超半数受访者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比上一年度提高了3.6个百分点。

2005~2019 年度中国信用小康指数

  注:★2019年度中国信用小康指数是经过对“中国信用小康指数”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监测数据得出的

  “改善明显。”厦门国信信用大数据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曾光辉高度肯定了一年来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成绩,他的理由具体有三点。第一,信用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继去年河北、浙江出台信用信息条例后,今年宿迁、厦门等城市也先后出台社会信用条例,目前已经有7个省市出台地方性信用法规,而且贵州、广东、河南、山东等4省信用法规正在公开征求意见阶段。这无疑为地方信用体系建设实践和信用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也为推动国家信用立法提供经验借鉴。第二,信用便企惠民作用凸显。去年以来,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推动下,各地纷纷推出“信易贷”“信易租”“信易行”“信易游”“信易批”等便企惠民措施,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守信的市场主体在融资贷款、交通出行、政务办理等方面可以享受降低门槛、简化程序、优先办理等便利。此外,各地陆续推出城市个人信用分,如厦门的白鹭分、福州的茉莉分、苏州的桂花分、杭州的钱塘分、威海的海贝分等等,守信的个人在停车、就医、图书借阅等公共服务领域可以享受免押、免费、免排队等好处。第三,社会诚信意识明显增强,公众的知信、守信、用信意识越来越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