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收减损新风尚 秋粮入住“智能仓”——来自粮食主产区的节粮减损见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题:机收减损新风尚秋粮入住“智能仓”——来自粮食主产区的节粮减损见闻新华社记者10日,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启动。当前正值秋收,记者在产粮大省黑龙江、山东、...
2022-10-12 09:21:02

十年间努力前行 中国航天建设新进展不断

央视网消息:梦天实验舱完成推进剂加注,中国空间站建设新进展不断。仰望太空,中国空间站已经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新阶段。每当看到太空中我们的航天员在空间站里安心惬意地工作与生活时,我们...
2022-10-11 09:47:40

文昌: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助农增收

海南文昌,冯家湾沿海农民世代以海为生,20世纪80年代末起成为闻名的“虾苗谷”,30多年来,近海养殖的迅速发展为当地农民带来可观收入,但粗放扩张下海洋生态亮起“红灯”——部分区域沙...
2022-10-09 10:14:31

产粮大县湖南湘阴抗旱保粮一线见闻

新华社长沙10月6日电题:产粮大县湖南湘阴抗旱保粮一线见闻新华社记者周楠“真没想到我家这400亩中稻还能丰收!”国庆假期,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岭北镇铁窑社区的种粮大户王梓红驾驶着收...
2022-10-07 08:36:37

安徽亳州:“圈”出群众幸福生活半径

新华社合肥10月6日电题:安徽亳州:“圈”出群众幸福生活半径新华社记者吴慧珺为方便群众就近就业,搭建“三公里”就业圈;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建成“10分钟助餐服务圈”;为激励群众...
2022-10-07 08:31:26

“穷旮旯”成为“网红地”——沂蒙老区淹子岭村见闻

新华社济南9月30日电题:“穷旮旯”成为“网红地”——沂蒙老区淹子岭村见闻新华社记者王阳群山环绕,梯田遍布,山路尽头的山东临朐县淹子岭村一片繁忙,村支书国成勤的手机被“打爆了”。...
2022-09-30 14:50:10

广西:扩大面向东盟开放推进区域一体化

新华社南宁9月27日电题:广西:扩大面向东盟开放推进区域一体化新华社记者十年前的中国,说起泰国榴莲、越南咖啡、马来西亚燕窝等东盟国家特色产品,人们并不太熟悉。如今,越来越多的东盟...
2022-09-28 08:24:18

辽宁昌图:产粮大县迈向农业强县

新华社沈阳9月26日电题:辽宁昌图:产粮大县迈向农业强县新华社记者邹明仲、武江民昌图县是辽宁省产粮大县,粮食年产量稳定在53亿斤左右,是全国知名的大粮仓。近年来,昌图县推动全县农...
2022-09-27 10:03:54

平凡亦英雄——最美基层民警速写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题:平凡亦英雄——最美基层民警速写新华社记者任沁沁、熊丰烈日下、寒风中,迎晨曦、披星月。最美基层民警,在凡常的奔波里书写不凡,在漫长的岁月间守望初心。他们积...
2022-09-26 09:25:38

新时代·新地标丨十八洞村的幸福蝶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一个个新地标见证了新时代10年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记者带您走进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看这里的...
2022-09-26 09:21:46

稀播密植多打粮——农场水稻的增产“密码”

新华社哈尔滨9月25日电题:稀播密植多打粮——农场水稻的增产“密码”新华社记者黄腾、戴锦镕金秋九月,天高气爽,一片金黄。在位于黑龙江省的北大荒集团普阳农场有限公司,一片高产示范田...
2022-09-26 09:20:48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谋划多元发展建设秀美田园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22日电题: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谋划多元发展建设秀美田园新华社记者任会斌、朱文哲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是闻名遐迩的能源大县。党的十八大以来,伊金霍洛旗全面贯彻新发...
2022-09-23 13:39:26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乐——山东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观察

新华社济南9月21日电题:生态美、产业兴、百姓乐——山东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观察新华社记者杨守勇、吴书光九曲黄河万里奔腾,在齐鲁大地蜿蜒千里,涌入大海。作为黄河流域唯...
2022-09-22 10:30:09

内蒙古五原:绿色发展助力产业跑出“加速度”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19日电题:内蒙古五原:绿色发展助力产业跑出“加速度”新华社记者李云平地处黄河最北端的内蒙古五原县因水而兴,全县230万亩耕地中有123万亩为盐碱地。党的十八大...
2022-09-20 09:40:40

黑龙江绥化秋收一线见闻

新华社哈尔滨9月18日电题:黑龙江绥化秋收一线见闻新华社记者黄腾、戴锦镕金秋九月,黑土地迎来丰收。在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厢白满族乡正白后头村,海涛小浆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加工区...
2022-09-19 09:26:08

贵州大山深处“制笙人” 用非遗技艺助推乡村振兴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四滴水”芦笙制作技艺是其中比较精湛的制作工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地处大山深处,有着数...
2022-09-19 09:11:57

甘肃平凉:复活古法蓝染 绽放魅力国风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拥有悠久的蓝染历史,化学染料普及后,这一工艺濒临失传。58岁的西北妇女李梅经过学习和摸索,还原出当地以素染为主的蓝染技艺,研发了一系列蓝染文创产品。2022年,平...
2022-09-19 09:10:46

跨越半个多世纪 寻找这些遗物的主人和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沈阳9月15日电(记者赵洪南武江民)年轻的英雄牺牲在异国他乡,没有给亲人留下一句话,留下的只有破旧的胶鞋底、锈迹斑斑的子弹、失去光泽的钢笔……7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人们...
2022-09-16 11:28:59

“农”味十足的“村BA”为何火出圈

八月二日,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黔东南州半决赛在台江县台盘乡台盘村举行,前来观赛的观众爆满,气氛热烈。受访者供图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蒋成、田德丰、赵昭没有电子屏幕,没有商业广告,没...
2022-09-14 15:00:59

拯救大足黑山羊种群,一场持续20年的接力

七月四日,张家骅在西南大学黑山羊研究所查看大足黑山羊小羊羔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黄伟摄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金涛、周文冲、周思宇全身纯黑,耳朵细长,产羔率高——土生土长、特征鲜明的大足黑...
2022-09-14 14: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