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和徐丛丛在摊位前。吴培丹/摄 过了腊八就是年。安徽芜湖又一次迎来低温天气,在弋江区弘阳广场夜市,人气却不减,空气里混杂着盈盈笑语和各种小吃散发的暖热香味,对不少摊主来说,这是节前最后的“冲刺”,要不了几天,都要各自收摊儿过年了。 在这些摊主当中,有一对年轻摊主很容易被分辨出来,一是,他们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用语言交流,只能靠简单的手语、唇语和手机打字与人交流;二来,他们摊前的客流似乎要多一些,并且排着整齐的队。 听说这处的“无声”小摊儿,很多芜湖市民前来“捧场”,有的甚至是打车过来的,他们希望自己的消费能为这对自食其力的年轻人增加一份收入,也为他们点亮一盏心灯,鼓励他们坚持干下去。 “不屈的无声年轻夫妻,脸上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很治愈、很温暖,祝他们越来越好!”网友的留言传递出满满的善意,也给这对夫妻带来无声的力量支持。 来自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何姓同学已是第四次来这个摊位买炸土豆了。“他们俩热爱生活、永不放弃的态度很让人佩服。”何同学表示,学校离夜市很近,今后还会常来。 这对95后摊主看起来也像大学生一样,戴着同款不同色的“情侣帽”,摊主张剑是安徽池州人,身材高大,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妻子徐丛丛是山西阳城人,小鸟依人地站在一旁。徐丛丛忙着炸洋芋、将食物装袋,张剑负责做肠粉、蒸米线。二人脸上始终挂着的微笑,让人看不出他们曾经遭遇过巨大不幸——因为药物导致后天性耳聋。 当年在太原市聋人学校学习时,两人一见钟情,此后,徐丛丛远嫁池州市东至县,跟随张剑一起生活。2019年,夫妻俩在冬天迎来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小名叫乐乐。乐乐笑起来眉眼弯弯,懂事可爱,但不幸的是,她也是一名听障儿童。这对年轻夫妇的心头因此蒙上一层阴影。 为了生计,他们曾在工厂打过工,2019年来到芜湖后开始送外卖。不过,因为听力影响,张剑骑车很危险,其间出了几次车祸。后来,二人商量,在夜市摆摊,做肠粉、米线、洋芋等。 夫妻俩一般下午4点30分出摊,忙到晚上12点之前收摊,整个上午则忙着批发准备食材等物资。这段时间,因为媒体的报道,这个“无声”小摊迅速“出圈”,现在客流明显增多,很多穿着时尚的年轻人前来消费、打卡。 为此,夫妻俩每次出摊儿前会专门“收拾”一下自己,以更加青春的精神面貌出现,“美美地”面对顾客。 这些天来,他们也收获了很多感动的细节。一次,一位顾客接过食物,用手机打字道:“谢谢老板,谢谢老板娘!”殊不知,这是徐丛丛第一次被人喊作“老板娘”,她从前有个梦想,开个小饭店,当个小老板,没想到这一次“如愿以偿”。 还有一次,徐丛丛制作的两份食材交到一位“小哥哥”手上,对方特意用手语表达了“谢谢 ”二字。 因为不断有老顾客在网上给予好评,并打听出摊儿的时间,即使下小雨,夫妻俩都会坚持出摊,除非大雨才休息。不出摊儿时,张剑会去做兼职送外卖。 现在作为小吃摊同行,朱仁秀大姐觉得张剑的到来,“简直就是一种缘分”。2023年上半年的一天,朱仁秀在市区看见一个送外卖的年轻人发生了车祸,腿受了伤,走路一瘸一拐的,电动车也被撞坏了。等警察来到后发现,原来这个年轻人不会说话。 “当时以为他是一名兼职大学生,后来看他听不见,又说不了话,急得直比画,心里一阵心疼。”朱仁秀回忆,后来就用手机打字的方式,和这个与自己孩子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沟通,帮助他向警察说明事情经过,与当事人调解。 没想到,后来张剑的摊点就在隔壁,热心的朱仁秀认出来之后,自然又继续扮演起“翻译”的角色。当天晚上,张剑的液化气快用完了,朱仁秀顾不上自己的摊子,忙着帮张剑向食客解释:“稍等一下,马上气就送来了。” 眼下,张剑夫妇也急切地盼望与家人团圆,女儿乐乐目前由奶奶带着,在安徽安庆进行康复训练。佩戴助听器之后,乐乐已经能够与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正常交流了,说话越来越流利。 徐丛丛通过微信表示,她把相关的视频和文章分享到了朋友圈,远在山西的家人也都在评论区表达了对他们一家三口的鼓励,以及对芜湖这座城市的谢意。 “芜湖是一座温暖的城市,我们在这里被人认同、尊重、重视。”徐丛丛表示,最大的心愿是,女儿能听见、会说话。希望她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能帮助有需要的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 王海涵 通讯员 吴培丹 张瑾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1月26日 03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