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英文怀旧老歌,叫yestoday once more,《昨日重现》,唱出了对昔日时光和美好记忆的怀念。今天的遇见你,我们也来带大家品味一段让“昨日”重现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辽宁大连80岁的老人,他叫庄乾滨。庄爷爷有一间30平方米的小照相馆,虽然馆内的陈设有些陈旧和简陋,但他却在这里帮很多人找回了昔日的记忆,让他们最珍贵的老照片,重新焕发出清晰的光彩。 当油彩穿越时空 涂抹进黑白两色的年代 在大连沙河口区西山四巷的这栋老楼下,80岁的庄乾滨,守着他的庄式照相馆已经有20多年了。去年因为眼睛长时间看东西有些吃力,他将照相馆的营业时间由全天改为了半天。 庄乾滨是在18岁的时候接触的摄影,因为从小喜欢画画,带他的师傅帮他选了“照片着色”这个方向。 庄乾滨:我在学着色的时候,说实话头一个月非常烦躁。因为画画就是一张白纸,你想调什么颜色画什么都可以。可是(照片)着色,虽然说照片有影像,人物的影像都有了,可是我拿着颜色、油彩给(照片)上(色)上不去。后来他们都说,你当初上色没上到照片上,都上到自己脸上去了。 虽说不是自己选的,但想到学成以后可以更好地在照相馆里出一份力,庄乾滨坚持了下来。 庄乾滨:我这个着色,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着色方法,不是以朱红、大红、玫瑰红这三个颜色,而是冷暖色的关系,把绘画的东西结合进去,这样更真实,更立体,更自然。80年代到香港搞中国人像摄影展的时候,国际的人都去,赞叹不已,认为这是中国的一绝。 这些,就是给老照片上色的工具:油彩、调色板、棉花棒、狼毫笔,有些极其细微的地方还需要用到竹签和刻刀。在庄乾滨着色后的照片里,油彩穿越了时空,涂抹进了那个只能拍摄出黑白两色的年代。 庄乾滨:全是拿那棉花球、竹签,卷上之后,蘸着油色一点点手工给它绘上去的。 用60年“老手艺”去修补“历史的瞬间” 不是亲眼所见,根本想象不出来,这些都是由两寸、三寸老照片反复放大、着色后呈现出来的样子。随着找庄老给照片上色的人越来越来多,他面对的难题也越来越多。 不只是小,有时候,顾客带来的照片年头还太久,破损严重,甚至登门的顾客自己都怀疑,这脸都模糊了,还能修出来么?60年的手艺不是盖的,不管啥照片,庄老都敢收、能改,改头换面,历史“重现”。 庄乾滨:当时这照片不太大,也就可能是4寸。拿来之后,顾客说能不能修一修,说这是他的养母,他唯独和养母有这么一张照片。应该说是一个很孝顺的人。那么修这张照片,有好多人说人物面部缺损的部分,颜色过深的部分,这底下不清楚一些东西,尤其这小孩头像,你怎么处理?我就根据唯一这一点(眼睛位置),你知道他的面部结构,五官位置基本定位,最后我给做出这个样来。 老照片的珍贵之处,在于记录了历史的瞬间,但对于修复者来说,难也难在再现这个瞬间。当时是什么情况,没有人知道,只有通过照片主人对当时的描述或者人物的相似度来进行重现。遇到年代比较久远的照片,还要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进行服装的猜测或搭配。 庄乾滨:像类似这样照片,模糊不清的,甚至(图像)没有了的,怎么办?我只能和顾客说,我说我只能参照旁边的姊妹或者父母之间(样貌)来修复。 老顾客 王灏东:我一个同学,家里一个大姨老去了。家里想留作纪念的时候,找不到照片,只找到一个这种形式的四个人的合照。他就想给家里,留一个非常重要的念想。因为这个姨对他有养育之恩。庄老把它翻成这种形式,然后又修复,我同学特别特别满意。 从业60多年,庄乾滨用传统手工绘制的方式着色、修复过的照片有上万张,很多都是家中唯一的一张珍贵合影,那些发黄、粘连,沾满污垢、甚至破损掉皮的老照片里,记录着逝去的青春、永恒的挚爱。 庄乾滨:照片你修复各种各样都有,不是一个模型出来的。有脱模的,有半边掉脸的,还有褶皱太多的,还有的焦点不对,找不着影像。这些都是原照片不能动,原照片保存好,给人家翻拍。 老顾客 王灏东:每个人都有老去的时候,老去的时候他翻开仅存的一些相册一页页看的时候,他有很多的记忆。那么这种记忆,靠照片这是影像,靠这些东西去充实他的回忆。要是没有这些东西,当给下一辈讲的时候,很难去用语言去描述,比如说你爷爷长什么样,你奶奶长什么样,等等一系列孩子无法去想象。 守住“老手艺” 传承“匠心”和情结 简单的黑与白,却承载了太多人的回忆。可能因为保存不当,或是当年拍摄的设备、光线等原因,照片里的人,我们现在看不清,甚至看不见了,那种遗憾如果没有办法修补,就是永远的缺憾。 记者在采访时曾经问过庄乾滨老人,亲手复原那么多让很多人珍视的老照片,会不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对此,老人家很开心地说,能被别人需要,是一件挺幸福的事。但笑过之后,老人家的表情又有些落寞,他说现在是数字化时代,修图软件越来越多,愿意花时间去学他们这些老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对此,庄乾滨和他的老顾客们都是怎么看的呢? 庄乾滨:如果说哪个地方掉了一块皮,我说你不是干画画的,你干不了这个活。你是画画的,分好多类型。我可能比不上你们画那么好,可是你不懂照相馆的翻拍技术、放大技术。你没有我们关于胶片、相纸、原材料知识的支撑,也没法干。 细数着老手艺里的门道,庄乾滨表达着自己的担心:电脑的应用让修图变得方便、快捷,但他不愿意接受,传承了几代人的手艺就这样永远消失。 庄乾滨:学着色的来了不少,大部分都是搞过美术的,美术学院的,但是学修整(残片)的没有。你说为啥,我也不清楚,可能人家不感兴趣。 老顾客 王先春:这些照片,不管在哪个年代都会产生一个修旧如新的需求,当这些人不在的时候,这些照片怎么来修复。 老顾客 刘宗华:它也是一种文化,我觉得这个东西要失传了,还是挺可惜的。 现在庄氏照相馆里的设备,大部分是庄乾滨从二手市场淘来的,在这30平米的空间里,他一个人可以完成拍照、洗相、修片、着色,这是传统照相的全套技艺,他说,他就是想把这套技艺一点不差地保留下来,这是当年师傅手把手教给他的,他想更长久地展示给大家看…… 主播点评: 遇见庄老,真的像穿越了时光隧道一样,用那么多工具,一点一点去修复照片的过程,也像在一点点找回时间。 你很难说这些照片,最后到底是怎么出来的,照出来的?画出来的?还是人心里想出来的。这样的照片有意思,照的时候就是个故事,修的时候又是一个故事,而后面这个故事里都有老庄的参与,掺进了他对照片人物的理解,对那个时代的认知,和对照片主人的尊重。这种情感加技艺的方式,真的是今天我们的电脑手机软件没法取代的。 现在很多人家里已经没有旧照片了,我们也不用相机拍照片了,现在我们流行比较的是手机像素,见什么拍什么,随拍随删,还能用软件去修,但这些照片也可能不会有什么时间的印记了,所以这也是我们今天觉得老庄是这么宝贵的原因,他用手艺留住了时间,定格了感情,延续了美好,修复了时光。 希望老庄有更多的徒弟,继承他的手艺,也希望更多的人不是只顾着一路往前跑,静下心来,找找自己过往的时光里,照片、书籍、笔记,在时光里能留下来的都是珍贵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