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讯 初冬时节,走进樟树市吴城乡塘下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只见一片片枳壳长势喜人,药农们正忙着在基地进行护苗管理。“引入梦达公司这只金凤凰,村里的土地大部分种上了中药材,大家既当工人又当股民,日子越过越红火。”望着漫山遍野的中药材,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强满心欢喜。 塘下村有400余户村民,以前主要靠种花生、水稻为生,年人均收入只有3000余元,经济状况相对落后。2016年,该村引入本地医药龙头企业——江西梦达公司兴建中药材种植基地,还成立了中药材种植合作社,通过“农户+公司+合作社”的形式,实行“541”联结模式,即基地的纯利润按照农户、公司、合作社5:4:1比例进行效益分配,将农户、公司、合作社紧紧联系在一起,做到农户有收益、村集体有收入、公司有效益,实现三方共赢。目前,全村476户农户均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挂果后每亩年均可分红1600元以上,丰产期分红更多。 土地入股有收益 早饭后,塘下村三组的付尾如一如往日在村口集合,结伴来到合作社领取当天的劳动任务。“自从开春起,除去雨天基地用工就没停过,一个月能出二十来天的工呢。”老付家的土地入股给了合作社,现在到基地打零工,每天能赚八十多块钱,将来药材有了收益还能分红,日子总算有保障了。 付尾如是塘下村的贫困户,腿脚不便做不了重活,全家守着5亩田地过日子,生活十分困难。去年,通过村里牵线搭桥,他委托合作社,把土地入股给梦达公司种药材,自己又返回基地打零工赚点劳务费。老付说,现在大家在基地打工,每人每年有6000余元的收入,等到药材基地有了收益,每亩地每年还可以分红1600余元,这回总算可以摘掉这顶贫困帽啦! 像付尾如这样,塘下村村民能享受收益分红,在于村干部当初的抉择与之后的坚持。“要改变贫困落后的现状,靠传统的种田种地肯定不行,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张文强认为,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产业越来越重视,吴城乡有着种植中药材的传统,大家商议后决定引进民间资本,发展适度规模的中药材种植。2016年底,梦达公司落户塘下村。 “起初,公司提出从村民手中租借土地种药材,收益归公司,农民赚租金,结果被我们拒绝了。”张文强认为,单纯流转土地的模式,农民参与程度不高,仅能获取有限租金,群众积极性不高。“引入企业发展产业,目的是富裕农民,只有让农民在产业链中全程获利,才能有实打实的获得感。” 经过公司、村委会、村民三方磋商,提出了一条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公司负责中药材的育苗、种植、管理、销售,合作社负责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及相关协调服务,农户将土地入股给合作社,平时可以优先在基地务工,待基地产生收益后,农户、公司、合作社三方再按5:4:1的比例分红。“这种合作模式,农户户均增收上万元,合作社一年还有100万元以上分红,这笔钱可以作为村集体收入用于民生工程,实现了农户、公司、合作社三方共赢。”张文强兴致勃勃地说。 合作社联结架金桥 平时赚劳务费,年终拿分红,摊上这样的好事谁家不会举双手赞成呀。可是没想到,干部上门做群众工作时还是遇到了阻力。 “塘下村上店村小组的张根秀种了大半辈子田,我们动员他拿土地入股,人家就是不同意。”碰了几次钉子,张文强意识到,像张根秀这样把土地看作“命根子”的老农,他们不愿入股的原因,是觉得与公司打交道,自身处于弱势地位,长远看收益缺少保障。 对于群众的顾虑,张文强当机立断,由村委会牵头组建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自己担任合作社理事长,“村民与合作社签合同,合作社再打包和公司签合同,以后有啥纠纷,由合作社代表村集体出面与公司交涉。”有合作社牵线搭桥,张根秀等人终于吃了“定心丸”,并签下了入股合同。 作为连接公司和农户的桥梁,合作社促进了双方合作共赢,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有了公司作龙头,种什么、怎么种、种多少,都有标准化的流程,合作社只要领着大伙按要求干,这样不仅能保证药材合乎企业生产需求,还能提高种植效益,技术管理、市场销售更不用愁。”张文强表示,合作社专门做了账本,基地劳务用工、公司投入资金使用等情况一目了然,以后中药材挂果后还将随行就市,记下每年具体收益情况,定期向村民公开接受监督,保证大家劳务用工和分红收益一分不少。 三方共赢有赚头 收益大头给农户,投资方梦达公司岂不是吃亏?公司董事长付四平不这么认为,“做企业要大气,更要有远见。农民参与分红,对公司来说也是有舍有得。” 尽管公司拿出了六成的收益给农户和村集体,但仔细一盘算还是有赚头,付四平掰着指头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是基地建成后,公司有了稳定的中药材原料供应保障,每年至少可节省100万元的采购成本,而且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还能提升药材品质,提升综合收益。二是农户的土地无偿提供给公司使用,每年可省去60多万元的土地租金,缓解了中药材未成熟、零收益时期的资金投放压力。三是农户的分红直接与中药材的收成挂钩,药材基地管理好了,农户也是最大的受益者,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公司的整体效益也能提高。” “群众得大头,企业有赚头。现在基地已种植枳壳等中药材1.1万亩,按照现在行情每亩约有3900元的收益,除去务工支出、购苗、肥料药水等各类成本,一年还有800多万元的纯收入。今后,我还要在行间套种车前草、金线莲等道地中药材,最大限度提高土地产出率,更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谈到将来的发展,付四平信心满满。 据了解,在樟树市像塘下村这样依托合作社带富群众的实例比比皆是。近年来,樟树市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驻农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领农民群众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的特色产业,并带动了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樟树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6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58家,建成规模以上特色种养基地258个,惠及贫困户8000余人。(朱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