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大山里的支教老师:放弃丰厚收入 支教山区11年

2020-10-21 15:16: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解蕾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大山里的支教老师:我愿一辈子“作秀”

  杭州小伙杨明放弃丰厚收入,支教贵州山区11年;走遍黔西30多个村落

  毕节市黔西县,贵州西北部的大山里,天亮得迟。

  清晨六点,杨明从宿舍里走出来,睡眼惺忪地去洗漱。昨晚,他又熬夜工作到了一点半。过往十余年,这是他工作的常态。

  这是杨明来支教的第11年,从青砖瓦、木窗户的简陋校舍到明亮开阔的学校,杨明也终于拥有了一间自己的宿舍。

  长达几年,杨明都住在教室里,一张折叠床,一床被子。后来教室被用作食堂,杨明就搬到楼梯一个角落的储物间,不足五平米。因为电网改造,学校经常停电,杨明就点着蜡烛工作。他送学生回家,村民留他过夜,他吃遍了百家饭。

  11年来,杨明走过了上千公里家访路,30多个村落,“在黔西的地图上如果标注我住过的地方,可以画出个夏夜星空图来。”

  黔西几乎没有人不认识杨明。头几年,学校的师资力量弱,一个人干好几个人的活,经常就工作到后半夜。

  也因此落下了一身毛病。因为低血糖,说话太久会头晕无力,他随身会携带糖果。颈椎、腰椎、膝盖也都出了问题,但他始终都不肯去医院做检查。

  近几年,因为媒体报道,杨明遭受到一些质疑,“是不是在作秀?”“有什么目的?”当时,杨明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七年,他觉得有非议很正常,“一两年是作秀,十年八年呢,我可以一直作秀做下去。”

  2009年,25岁的杨明(右一)随爱心支教团队前往贵州支教。

  杭州“爸爸”

  周末的工作依然繁忙。快到傍晚,杨明不停看时间,因为晚上,他要去陪“儿子”看电影。

  杨明来到“儿子”王小告(化名)家里,刚一敲门,一个胖乎乎的男孩跑着来开门,喊了一声“爸爸”。他盼这天盼了好久,爸爸要带他去影院看《我和我的家乡》。

  小告今年十岁,是杨明班上的学生。八个月大的时候,在外务工的父亲不小心从三楼摔下来,过世的时候才二十三四岁,母亲后来也改嫁了,是爷爷奶奶把他养大的。家里的墙上挂了一张父亲的遗像,小告对于父亲只有照片上的模糊记忆。

  杨明在一次家访中了解到小告的情况,他主动跟孩子爷爷说,“要不把你家孙子‘送’给我吧”。小告爷爷特别高兴,对小告说,“现在你终于有爸爸了!还是一个老师爸爸。”

  没有一点犹豫和羞涩,小告冲着杨明就喊了一声“爸爸”,就像是已经偷偷练习过很多次。当天正好是小告十岁的生日。

  他买了乒乓球拍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小告,还给小告和自己买了套一模一样的亲子装,“孩子需要父亲,我也有一种当爸爸的幸福感。”

  这是杨明第二次看《我和我的家乡》,“在里面好像看到了自己,每个故事都很有共鸣。”朋友和亲戚看完电影,立刻就发消息说,看到范伟扮演的那个支教老师,就像看到了杨明。

  1990年代初,杨明在杭州萧山的农村里上小学。学校由老祠堂改建,青砖瓦房,木窗子,和电影里一样,“时代变化太大了,我在家乡已经看不到童年的影子,但是在贵州的大山里,我好像回到了我的童年。”

  来贵州支教11年,杨明的杭州口音没变,长相倒是越来越像一个贵州人,肤色黑了,头发白了,皱纹多了,身高一米七二的他体重也从一百二十斤瘦到现在的一百零几斤。他认了不少干儿子和干女儿,以前每个月工资只有一两千,除了自己吃住,他基本都花给了学生,买文具、辅导资料、衣服鞋子。

  在黔西地区,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数孩子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就辍学去外地打工。2018年,杨明在观音洞镇景山小学教书时,得知苗族村寨里贫困学生杨志远(化名)学习成绩很好,但是父母没有钱支付高中学费。初中毕业后,父亲想让他出去打工,他不忍心给家里添负担,决定放弃中考。

  杨明来到杨志远家,决定资助他上高中。

  如今,杨志远在黔西县世杰中学念高三,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压力大的时候,他就给杨老师发微信。三年来的家长会,签的都是杨明的名字。在杨志远心里,“杨老师是除了父母之外,对自己最重要的人,早已把他当做了父亲。”

  杨明在家访的路上。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