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仓。”经典歌曲《乌苏里船歌》飘荡在建筑面积6240平方米的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民族风情村的上空,让人很容易感受到赫哲族人过上幸福生活欢快、甜美的心情。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世居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因其生活区域是祖国的东方,赫哲族也被称为“守望太阳的民族”。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黑龙江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参观了赫哲族民俗展,观看了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赫哲族伊玛堪说唱教学。他赞扬赫哲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特别是渔猎技能高超、图案艺术精美、伊玛堪说唱很有韵味。 2020年6月14日,抓吉赫哲村妇联主席周春香正在表演伊玛堪片段。盛玮/摄 “伊玛堪是历史的记忆,是文化的象征。伊玛堪与我们赫哲族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赫哲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抓吉赫哲村妇联主席周春香介绍说,并当场表演了一段悦耳动听的伊玛堪片段,让在场的记者直观感受到赫哲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伊玛堪是赫哲族特有的说唱艺术,它代表着赫哲族的文化传承,伴随着赫哲族实现了从渔猎游牧到定居农耕,再到迈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006年5月20日,伊玛堪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年6月13日,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玉林在讲述制作鱼皮画的技巧和流程。郭煦/摄 对赫哲族文化有着同样深厚感情的还有赫哲族老艺人孙玉林。在同江市街津口赫哲乡主街的一侧,62岁的孙玉林和他的爱人常年驻守在制作鱼皮、鱼骨画的小店里。小店不大,墙上挂满了孙玉林老师制作的鱼皮、鱼骨画工艺作品,大小不等,栩栩如生。孙玉林坦言:“工艺品是承载民族文化的平台,我要把它做好,让更多的人了解赫哲,走近赫哲。” 赫哲族过去主要依靠捕鱼为生,食用鱼肉,穿用鱼皮,并用鱼皮加工制作各种生活和生产用品。尤其是用鱼皮做衣服,更成了赫哲族人的一大特点。随着时代发展,穿鱼皮服装已经成为历史,现在赫哲族鱼皮、鱼骨制品已成为当地的特色工艺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2020年6月14日,抓吉赫哲民族风情村的文化活动室,村民和小学生们正在学习制作鱼皮画。 盛玮/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点赞赫哲族传统文化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传承赫哲族传统文化。同江市街津口赫哲乡妇联主席孙俊梅说,十几年前,村民都愿意出去打工,如今乡亲们开始重视赫哲族传统文化,其中鱼皮文化发扬得特别好,赫哲族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抓吉赫哲村鱼皮技艺市级传承人刘志红说,他们每个月都定期开办鱼皮、鱼骨工艺品制作培训班,鱼皮画制作学习班人数多时可达30余人,未来还希望多开办几个班,努力“让更多的人学习鱼皮画制作技艺,让更多的人知道赫哲族文化,传承赫哲族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