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春在浙江大学阐述自己的推演过程 为了维持生计,他每天从早晨8点到晚上10点要包装整理上千个箱子; 在每晚有限的业余时间里,他带着纯粹的兴趣沉醉于自己的“数论世界” 因为在浙江大学的讲台上与教授、博士和硕士生们一起分享讨论自己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一位叫余建春的物流工人连日来在网络上受到众多网友的追捧。 如今,面对接二连三的电话,这个来自河南新县的33岁小伙有些不适应。余建春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也没想到,就在课堂上讲了一个半小时,就被大家关注到了,其实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 余建春的社会身份,几乎和数学没有一点关系,而且干的是“苦力活”。作为浙江杭州的一家物流公司的包装工,他的工作强度很大,每天需要从早8点干到晚10点,包装整理上千个箱子,以便能够拿到每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 “我就是单纯的喜欢数学而已,在外漂泊10年了,过得挺辛苦的。”余建春说,自己一个月前从老家新县盖完房子后赶到浙江杭州,成为一家物流公司的包装工。 2006年6月,余建春开始了外出打工的生涯,武汉、苏州、开封、东莞、上海、北京都留下过他的身影,工作岗位也从保安、生产车间工人等多个岗位轮换,“勉强糊口而已”。 平时里,余建春和普通的打工者一样,需要生计而忙碌。不同的是,有一个爱好他始终未丢,那就是研究数论。 由于平日里工作繁忙,他只能利用每晚有限的业余时间沉醉于自己的“数论世界”,带着纯粹的兴趣他反复推演自己的一些数学猜想。每当有了新的推演结果,余建春都会迫不及待地向打工所在地和国内的一些知名大学投稿。 但遗憾的是,近十年来,余建春投出的手稿“无一幸免”,全部石沉大海。余建春说,每次有了新发现,自己都会特别有成就感。“虽然不知道是否正确,但我能享受到那种快乐。” 一次次投稿的“落空”并没有打消余建春的积极性。10年来,虽然一直投稿无果,但他却是一直“乐在其中”。桌上的手稿也是越积越厚,向学界投稿成了他多年坚持下来的习惯。 好事多磨。今年6月,一封来自浙江大学数学与科学学院蔡天新教授的邀请邮件,打破了余建春的生活,也让他有些“激动”。因为这是近十年来,他无数次投稿后第一次从学界收到回复。 事实证明,余建春这次能收到蔡天新教授的回复也并非“运气”。身为国内数论方面的专家,收到别人寄来的推演手稿对蔡天新来说也并非什么“新鲜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