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搬家”深远海,身价翻了好几倍

2022-09-01 16:09:22 来源:人民网 作者:张桂贵 方经纶 罗坷欣 李宇嘉 责任编辑:明晓 字号:T|T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十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水产养殖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它的发展大大丰富了“菜篮子”的供给。

  “新时代,我们‘水产青年’生逢盛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宋炜应邀参加人民网《青年说》特别节目录制时发出这样的感慨。

“水产青年”宋炜。受访者供图

  “越发达的国家,养殖业产值通常越早超过种植业。我国在2015年左右实现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交叉拐点。”宋炜介绍,我国水产品总量连续3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是毋庸置疑的渔业大国,当仁不让的全球水产养殖业中心。

  深远海养殖,是宋炜专注的科研课题。

  宋炜喜欢别人称他为“水产青年”,他说:“我既然选定了水产养殖专业,就要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专注于深远海养殖技术与模式研发。”

  “当前,我国近海养殖容量趋于饱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宋炜表示,我国的海水养殖主要集中在沿海近岸,养殖设施以传统网箱为主,养殖方式总体粗放。与此同时,近海沿岸养殖密度过大,病害频发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推动海水养殖从近海沿岸向深远海扩展,是优化海水养殖空间布局、促进海水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潜力巨大。

  “深远海养殖的主要养殖对象是鱼类,比如大黄鱼、军曹鱼、石斑鱼、大西洋鲑、金枪鱼等。”宋炜表示,大黄鱼是他目前主要研究的养殖鱼类品种。

  “大黄鱼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海洋经济鱼类,体色金黄、唇部橘红、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市场欢迎。”宋炜介绍。

市场上的优质大黄鱼。 受访者供图

  因过度捕捞等原因,野生大黄鱼资源曾濒临枯竭。随着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成功突破了人工育苗技术的瓶颈,实现了大黄鱼大规模养殖。

  保证了量,市场对大黄鱼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相比野生大黄鱼,一般近岸网箱养殖的大黄鱼活动范围有限,易出现“臃肿肥胖”现象,品质难以得到保证,市场价格难以获得突破。

  近年来,宋炜所在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深远海养殖装备与工程创新团队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深远海为大黄鱼建起了“健身房”。

大黄鱼的“健身房”——深远海大型工程化围栏。 受访者供图

  “我们团队研发的深远海大型工程化围栏,水体交换通畅、养殖面积大、鱼类活动空间广,可为大黄鱼原生态牧养模式创造优良的条件。”宋炜介绍,在该设施中养殖的大黄鱼,体型匀称,体色金黄,做到了让大黄鱼品质更接近于原生态,口感更接近于野生,市场售价达到每公斤200元至400元不等,是普通养殖大黄鱼的5倍至10倍。

  “我们对大黄鱼深远海大型围栏养殖技术与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包括适宜规格苗种的培育、苗种转运与投放、饲料的选择与投喂量、疾病防控及日常监测与管理等关键内容。”宋炜说。

大黄鱼喜迎丰收。受访者供图

  虽然在深远海为养殖围栏提供了宽阔的空间和良好的海洋水质环境,但深远海不比近海沿岸,面临着养殖水域浪大流急、台风影响等困难。如果养殖围栏在遇到恶劣环境时发生围栏结构损坏或者网衣破损和撕裂,导致围栏里的鱼逃走,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养殖围栏必须牢不可破。

  为此,团队对深远海养殖围栏的抗风浪、耐流等结构安全方面的性能展开了围栏工程数值模拟、桩柱结构力学特性、网衣水动力性能等科学研究,最终设计出了能够抵御强烈巨浪冲击的围栏结构。

  “事实证明,我们设计的深远海大型养殖围栏经住了这些狂风和巨浪的考验。”宋炜举例,浙江大陈岛海域兴建的4座大型养殖围栏成功抵御了多次东南沿海超强台风的考验,部分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风力达到了12、13级,而事后围栏主体结构依然完好无损。

  宋炜与团队研发出的成果受到了国内外业内专家的认可。2019年,20多位来自中国、智利、日本等国家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代表专题考察了深远海养殖围栏大黄鱼养殖技术。专家们认定,这是一个全球首创的深远海养殖“中国模式”。

辽阔海面下的养殖围栏。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宋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16项,并获得了多项国际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宋炜还主编了专著《大黄鱼绿色高效养殖技术与实例》,希望更多人了解甚至参与到大黄鱼的养殖工作中。

  经过多年不懈奋斗,宋炜获得了很多荣誉。他既是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也是中国水产科学院百名科技英才人选,还获得过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上海海洋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5项科技奖励。

  “希望我们所做的工作,不仅能够丰富大家的餐桌、帮助水产养殖者创收,还能够让大海的生态环境变得再好一点。”在录制现场,宋炜说出了自己的愿望。


相关推荐


科学强国 绿色发展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