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记者 高倩 岑寂的黄海深处,漫漫时光浸蚀过沉没的致远舰,锈迹斑斑,邓世昌的英灵守卫着它,透过累累弹痕,他回望起自己少年立志、青年从军、中年殉国的一生。时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3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邓世昌》于4月27日迎来首演,“一生赴此一战”的浩然之气涤荡乾坤,回响着历史留给今人的永恒警示。 邓世昌(王雷饰)向李鸿章(张页川饰)与丁汝昌(关栋天饰)痛陈北洋水师危机。北京日报记者 方非摄 现场 邓世昌英勇抗争贯穿全剧始终 如果要为话剧《邓世昌》提炼一条精神主线,导演王筱頔、编剧李宝群的关键词是“浩然之气”。庄子《逍遥游》中,搅海腾云的鲲鹏之志广阔高远,它出现在邓世昌年少的吟咏里,也如明月高悬在他人生的寂寥长夜中。不随波逐流,不安于现状,邓世昌的抗争贯穿全剧始终。 演出开篇,灰黑为主的色调笼罩全场,恰似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般阴郁压抑。清王朝倾力建起了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然而此后6年再未添一炮一舰。眼界开阔、心系家国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早早预见了危机,他向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朝廷重臣李鸿章剖析利弊,却被告知当前的第一要务是筹备太后寿诞。“保船制敌”的命令传来,昔年与邓世昌畅聊天地的同僚在日复一日的消磨中蹉跎了斗志,忙着买房置地、苟活度日,但邓世昌矢志不渝。他抱定决死之心奔赴战场,最终葬身于茫茫大海之中…… 话剧《邓世昌》剧本洗练,以诗化的节奏、考究的台词塑造了晚清政局中面目纷纭的时代群像。王雷、张页川、关栋天饰演的邓世昌、李鸿章、丁汝昌尤其鲜明,邓世昌满腔热血,壮志难酬;李鸿章百般无奈,隐忍难言;丁汝昌夹在两人之间,既赏识邓世昌的忠勇之心,又难舍李鸿章的知遇之恩,进退两难。抑扬顿挫、有着明显戏曲痕迹的表演风格搭配高度写意的舞台呈现,让《邓世昌》的美学基调浪漫而悲壮。矩阵式的“龙骨”与平行的“透屏”交叠,搭起类似战舰的表演空间,极致的影像流动在近500平方米的冰屏上,舞美设计季乔与多媒体设计胡天骥默契配合,灵活带动起舰船、宫廷、邓家等场景与时空的转换。 在几段高潮桥段中,话剧《邓世昌》的表现相当到位,比如,满心愤懑的邓世昌拔剑向天,孤独的身影与少年时吟诵《逍遥游》的自己交错汇合,在情绪饱满的配乐烘托下,令人百感交集;激烈的海战中,邓世昌勇立船头,临危不惧。舞台上炮火连天,硝烟翻涌,现场视觉效果如同裸眼3D,逼真震撼。 幕后 主创精雕细刻每个表演动作 “科技与舞台结合,带来了强烈的沉浸感。”受邀观看《邓世昌》的西城医保系统优秀工作者代表、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医院院长肖存利说。影像中涌流不息的水波,是她格外难忘的视觉元素,主演王雷也被这样的流水触动。《邓世昌》剧组曾去往刘公岛采风,在海滩上,王雷俯下身摸到了冰冷的海水。“海水刺骨的寒冷与邓世昌内心的炽热形成了一种强烈又奇特的反差。”王雷说。在这片北洋水师成军、覆没的海域,看着前人看过的海,感受他们颠簸过的浪,王筱頔形容,“这是当下与历史的衔接。” 话剧《邓世昌》中,层叠如山的海浪、幽深静默的海底是极为重要的意象,为这部宏大的悲剧铺垫了深沉的底色。有人提及《邓世昌》与国家大剧院上一部“历史人物系列”大戏原创话剧《林则徐》之间的相似点,同样是晚清背景,同样是民族英雄,同样由王筱頔执导,这一次,她在邓世昌身上发现了一种落点更平凡的孤勇。“如果说《林则徐》讲述的是几位能左右国家命运的大人物的角力,那么《邓世昌》就像一个人的战争。”王筱頔说。 晚清政局内忧外患,利益错综复杂,邓世昌作为一名小小的水师管带,在丁汝昌、李鸿章、慈禧太后面前人微言轻,根本无力撬动固步自封、痴人说梦的朝廷。在那个万马齐喑的时代,明哲保身的人数不胜数,但邓世昌从未妥协沉沦,“撞沉吉野”向死而战,如同流星划过死寂的黑夜。在王筱頔看来,这份报国的热忱、纯粹的坚守,是《邓世昌》能唤起当代观众共鸣的深层力量所在。 王雷感佩于邓世昌“把自我选择和国家命运相关联”的使命感。在台上找到并成为英雄的过程并不容易,需要内外兼修。排练期间,他的手上总是贴着创可贴,那是练剑留下的痕迹。剧中,一柄寒光凛冽的长剑是邓世昌内心的外化,剑指苍天,浩气长存。从来没有类似经验的王雷必须从头练起。有人劝他干脆改改动作,王雷觉得不行,“练剑、受伤,都是演员走近角色内心的过程和历练。”《邓世昌》是他第一次真正参演古装戏,从台词再到形体都要拿捏住几分“古意”,形体设计姚晓明要求他每天扎马步,走路时脚底下存着劲儿,“每一个动作和眼神,都是我们精雕细刻打磨出来的。” “你辜负自己扮演的角色,这个角色也一定会辜负你。”王雷笃信这条颠扑不破的准则。在一次次的深掘中,角色与演员之间会滋长出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好像我要代替他说话,要把他的气魄、无奈、纠结都说出来。”《邓世昌》首轮亮相,王雷的表现收获了许多观众的好评,但他自认不是很有天赋的演员,“我更像一头老黄牛,喜欢耕耘,能刨出一点是一点,否则对不起观众给予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