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候鸟”恋上中国瓷都景德镇

2024-02-24 09:44:52 来源:新华社 作者:黄浩然 责任编辑:李煦 字号:T|T

  新华社南昌2月22日电(记者黄浩然)拉坯机转动起来,转盘上一个布满孔隙、“披”着水藻的茶壶映入眼帘,这是美国“90后”小伙泥的明制作的一件陶艺作品。

  “中国春节期间,我外出度假,也带上了作品策划展览。”泥的明说,“等到4月份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会回到景德镇的工作室里,重新开始创作。”

  2023年10月17日,两名女孩在瓷博会配套活动陶溪川春秋大集上销售创意瓷器。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泥的明9年前从美国纽约来到景德镇。他说在这里找到了陶瓷文化的源头,感觉陶瓷梦想明亮了起来,因此给自己取名“泥的明”。

  在江西景德镇市郊湘湖镇陈家坂村,泥的明拥有一间由农房改造而成的陶艺工作室。在村里,这样的工作室已有200多间。

  近年来,城区人口不足90万的景德镇,吸引了3万多名“景漂”。高峰时,平均每6名“景漂”中就有1名外国人。他们来自五六十个国家和地区,像候鸟一样,每年从本国飞到景德镇,待上一段时间,有的还在这里长住。

  景德镇陶溪川国际工作室负责人吴昊,在中国农历新年后,开始了新的工作。“今年已有1000多名外国艺术家申请来驻场创作,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他说。

  从2015年开始,陶溪川国际工作室每年推出为期3个月的“候鸟计划”,向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机构发邀请函,请他们推荐艺术家,吃住行创作全部免费,唯一要求是留下三分之一的作品。

  2023年10月17日,人们在瓷博会配套活动陶溪川春秋大集上游览购物。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去年5月,瑞士艺术家托斯坦第一次来景德镇,结束驻场创作后爱上了这里,又专门租了一间工作室。还有的国外艺术家,每次作品被展览时都会返回中国。近10年来,已有3000多名艺术家来陶溪川国际工作室驻场创作。

  瓷文化,是外国人初识这座城的“面子”,也是吸引他们扎根这座城的“里子”。景德镇拥有世界完备的手工制瓷产业链,让全球的陶瓷爱好者创业“零门槛、低成本”。

  荷兰设计师约翰内斯说,在荷兰订制一个制瓷模具要2000欧元,在景德镇只需12欧元。“从泥料、釉料、制瓷工具到烧窑,一个电话都能搞定。”

  “这里的创作可以更大胆,因为市场更包容。”日本陶艺家高柳绫绪举例说,同样一个抹茶碗,在景德镇做出的颜色更丰富,市场前景也更广阔。

  2023年5月30日,在江西景德镇,一名美国青年艺术创作者在工作室内整理陶瓷作品(5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雨诺 摄

  不仅如此,景德镇“线下有摊位,线上搞直播”,当地政府部门统计,2023年景德镇市陶瓷直播电商年交易额突破70亿元,占中国陶瓷电商约70%的市场份额。

  “带着创意来到景德镇,不仅能做得出作品,还能卖得好。”在景德镇生活了8年的韩国陶艺家柳施亨说。

  泥的明告诉记者,湘湖镇虽位于城郊,但近两年外国面孔越来越多,除了他之外,还有来自意大利、埃及和俄罗斯的雕塑家、史学家。村里人也不会见外,和他们交流时,话题总是自然地围绕陶瓷和本地美食展开。

  创作之余,泥的明喜欢和朋友们一起品茶、赏瓷、徒步、游昌江,享受景德镇的慢生活。

  “我喜欢景德镇无处不在的陶瓷艺术气息,也喜欢这里亲切、精致、自由的生活环境,我还会在这里继续工作、生活下去。”泥的明说。

相关推荐


科学强国 绿色发展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