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讯(记者高倩)12月22日一早,人潮涌向国家大剧院北水下走廊,地面上2007至2023的数字一路向前,象征着国家大剧院已经走过的16载春秋;音乐厅奏响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龙腾虎跃”音乐会,《春江花月夜》《百鸟朝凤》等曲目接连上演,情韵悠长;艺术资料中心里,濮存昕、梁晓声先后携新书与读者见面……时隔3年,国家大剧院建院16周年公众开放日艺术节回归剧场空间,从清早到夜晚,100余场活动让艺术与观众随时相遇。 开幕运营16年来,国家大剧院累计推出原创剧目103部,举办各类展览600余场,与70余个国家、400多家国际艺术机构建立联系,1.4万场艺术普及教育演出和活动惠及540余万观众,218场线上演出全网点击量突破55亿人次。今年,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发展新格局全面开启,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同一城市、同一运营主体的剧院综合体。“本着‘隆重、热烈、安全、有序’的原则,这一次,院庆公众开放日的活动首次覆盖了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和北京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副院长宫吉成说。 在国家大剧院,身着《天路》《阿凡提》等剧目服饰的“戏中人”与观众擦肩而过,歌剧唱段快闪、弦乐四重奏飘扬在公共空间的各个角落,《蒸汽时代的回响——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等展览人流如织;在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全天开放的舞美制作互动体验坊邀请观众一探幕后究竟;在北京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吕嘉执棒的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作为开幕大戏唱响,雷佳、王宏伟领衔的歌唱家们登上了歌剧院舞台。 运河畔的“文化粮仓”,进一步向观众展露真容。此前,北京艺术中心的绿心露天剧场、音乐厅先后进行了公益和测试演出,《运河谣》首次揭开了歌剧院的面纱——1800座席的歌剧院以红色调为主,声场通透而沉浸。领先世界的新科技在这里落地应用,“一般来说,为了达到理想的声音效果,一些演出会临时运用沉浸式扩声系统,北京艺术中心已经固定安装了国内最大、功能最全的沉浸式扩声系统,让它和建筑融为一体。”国家大剧院副院长管建波介绍,《运河谣》是歌剧院沉浸音响系统的首试啼声。 “《运河谣》的最后一句歌词是‘美丽的故事代代流传’。”《运河谣》导演廖向红说。首演至今11年来,这部作品如同回归故里般,在北京艺术中心焕发了让她惊喜和感动的别样光彩,“我相信,未来在国家大剧院的‘一院三址’、在历史上如此繁荣的通州,会孕育和流传更多精彩的故事。” 接下来,12月27日,国家大剧院首部原创悬疑话剧《嫌疑人福尔摩斯》将亮相北京艺术中心小剧场,戏剧场将在2024年1月迎来首部作品。2024年全年,北京艺术中心预计将呈现300场演出和300场艺术普及活动,并陆续推出运河国际艺术节、音乐剧艺术节、森林音乐节等项目,在演绎国家大剧院经典剧目的同时引入音乐剧、沉浸式表演等现代艺术门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