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丹青传百世(上)——中国花鸟画一代宗师王雪涛

2023-03-16 20:36:11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马镇 责任编辑:风华 字号:T|T

文/马镇

1.JPG

王雪涛先生顺时代新风,开创出独立于中国画史的小写意花鸟画,虽仙逝四十载,宗习其法者无数,但至今仍无出其右者,可见先生的艺术峰巅之高。他的人品画品都获得社会的赞誉,尤其令人慨叹的是,他的艺术高峰是在人生遭遇磨难时期完成的,展现了他心胸的宽阔,目光的高远,性情的纯净。他独特的艺术人生所跋涉的荆路险途如同北斗为后学指明了方向。

2.JPG

拜师齐门

生于湖南乡间的齐白石曾五次入京而不得。1919年第三次入京失意时,他以断臂的决心,誓与冥顽死水一般的中国画坛作一决斗,变法求生。他撰文道:“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

1922年5月第六次入京。京师画坛盟主、我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家陈师曾赞叹齐白石变法后的大写意笔墨之奇,将他的画加入即将开幕的“日中绘画联合展览”中国画家的展品中,当月便到了日本东京参展。孰料他的画不仅轰动展会,而且全部高价卖出,还被选送巴黎艺术展览会。消息传回国内,一时名声大振,飞速登上画坛高处。

虽百年没断过对齐白石画艺的争论,将他视作民间画师,但毋庸置疑他的名字已经载入画史,只是他崛起的真正原因常被争议者忽略。简略地说,辛亥帝制推翻后,最早接受西方美术教育的一批画家不满中国传统绘画的泥古之风,更不忍视中国画的衰落,提出用西法改良中国画,因此在世纪之初画坛掀起了承继传统与引西改良的激烈争论。而此时,西方美术界也正经历现代派对传统美术的冲击,并逐渐被社会的审美所接受。齐白石变法后的作品,以简约的构图,洁炼的笔墨,奇崛的物象震惊了中国画坛,争论中的改良派好像看到了黑暗中的灯火,立时将他奉为英雄。这就是为什么徐悲鸿数十年追捧齐白石的原因。而在国际上,正接受现代派美术的西方人也对齐白石艺术产生了中国画现代派意识的审美认同。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欧洲人,包括毕加索,对齐白石绘画评价甚高的原因。

需要说明一个事实,齐白石从没有接受过西方美术教育,更没有资料显示他对西方现代派美术的了解,他的变法与西方艺术没有任何关系。由于家境贫寒,他学画之初也没有临摹过古代大师的作品,甚至在变法后拒绝观摩古画。1925年故宫开放,文华殿设有馆藏古书画专展,友人请齐白石同行观看,他却摆手拒绝,告知,看了会扰乱他的思想,干扰他的变法。临学前人作品是学习中国画最基本、最紧要的方法,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千年传统惟有齐白石敢于出手打破。对他断腕求生所创造的“齐氏艺术”,我们只能说他是千年一遇的奇才。

开篇写了齐白石的这些文字,是为了更好地释解王雪涛学艺道路所遇的问题,因为在齐白石第六次入京的时候,王雪涛也因求学步入了京华,历史的巧合让他们的命运相汇,同时到了一个拐点。

王雪涛,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1903年生于河北成安县。在他开蒙习字临画时适逢辛亥,脱去了旧世的枷锁,令他的思想可以自由地驰骋。十五岁入保定直隶高等师范附设手工图画科,成为他绘画人生的起点。毕业后曾做过暂短的中学图画教师。1922年赴京考入北京美术专门学校。

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创办于1918年,后改建为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是我国第一所国家级教育机构办的现代美术学校,无论国画还是西画,所聘教师都是民国初年有成就的画家,尤其国画系的陈师曾、王梦白、姚茫父、陈半丁均为画坛的泰山北斗。进入这所学校对王雪涛来说无疑是成功的开端。但令后人疑问的是,面对众多的中国画大师,他却选择了西画系。穿过世纪的风云,我们今天回看王雪涛的选择,当然有传统与西学之争的因素,西风东渐,王雪涛看到了西画的科学与开放性,接受了用西法改良国画的思想。一个未通透西画是何物的人,又如何奢谈改良中国画呢?因此,从他终生从事中国画的事实看,他入学选择西画系是对艺术人生有所设计的。

与王雪涛同期考入西画系的还有李苦禅,彼时叫李英,来京因无钱求学,以夜间拉洋车度日。一位叫林一庐的同学知道后,赠他艺名“苦禅”,自此便以“苦禅”行世。1918年李苦禅曾入北京大学美术社团“画法研究会”,受教于徐悲鸿,得其对中国文化“文止于八股,画止于四王,衰败穷途”的评析箴言,因此王李二人作为我国最早接受现代美术教育的学子,有着共同的理想与追求,也对人生有同样的设计,最终晚年结伴走向辉煌。

或是感到对西画技法有了较深的掌握,次年,王雪涛便转到国画系。虽为民国,习国画者师徒相授的传统仍极浓厚,尤其青年学子考虑拜师成为从业的头等大事。王雪涛无例外也在思考拜师之事,他与李苦禅毫无疑义地选中了齐白石。

3.JPG

对于王雪涛拜师齐白石的经过,世传版本有三:一是1923年王雪涛与李苦禅同时拜师齐门;二是1923年李苦禅作为齐门大弟子首先独自拜师,王雪涛拜师在后;三是1924年王庭钧与同学兼恋人徐兰贞同时拜师,白石为王庭钧赐名雪涛,为徐兰贞赐名佩蕸。为大师作文,却将他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搞不清楚,实为不庄。对比诸说,剔除包括后人的间接所言,笔者取李苦禅悼王雪涛文为实证:“雪涛,乃我五十年前之同窗艺友,共同攻读于北京国立艺专。1923年,我二人又一道拜师于齐白石先生门下。”又有鲁光采访李苦禅,以李苦禅第一人称回忆为旁证:“那是1923年的事,我与王雪涛一道去跨车胡同15号齐白石家拜访。”“我们去拜那天,他先收下王雪涛,我跪到地下给他磕头,说:‘我要拜您为师……’”如此,王雪涛与李苦禅应同年同日拜入齐门。

1924年,王雪涛、李苦禅及王雪涛的恋人徐兰贞等九个艺专的同学成立“九友画会”,九友中八个来自山东,惟王雪涛来自河北,但他们艺术思想活跃,都有为中国美术的未来以建新猷的理想。就在这一年齐齐白石收徐兰贞为徒。这无疑是王雪涛与李苦禅的引荐。师礼过后,齐白石赐名王庭钧为雪涛,徐兰贞为佩蕸。雪涛,高洁也,是齐师对王雪涛人品的期待和肯定。为何认定齐白石未在李苦禅、王雪涛拜师时赐名?一是齐白石在早期为李苦禅画题款时还称其为“英”,说明“苦禅”还未被李苦禅所用,齐白石也未赐名。“雪涛”之名也是1924年后方出现在王雪涛画款上。如此,李王同拜师,自然都未获得赐名,而此时“苦禅”之名已被齐白石所赞,无需他名了。另,王庭钧与徐兰贞的恋情或被齐白石老人所探知,为二徒一起赐名也是长者的一片爱怜之心。

白石画风

20岁的王雪涛拜师后,以超常的勤奋不负恩师,他每日习画十几个小时从未偷闲,使他的画艺迅增。这一时期,他在艺专还与陈师曾、王梦白、陈半丁等国画系教师学画,尤其王梦白对他格外地用心。他还时常到开放后的故宫观摩古人名家画作。这些古今名家的画艺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他还是心无旁骛地学习齐白石的笔墨技法。古往今来的杰出人物都有常人不可比拟的思维,青年王雪涛能够设计自己的艺术道路,并坚定地走下去,应是他成为大师的重要因缘。

汲取白石画艺的精神是王雪涛学艺的精髓。在这个朝代更迭,新旧交替的历史变局时刻,文化艺术犹如浴火重生的凤凰,必定产生出冲破藩篱,气象一新的人物与作品。王雪涛认定齐白石就是这样的冲破中国画陈腐之气的画家,向他学习一定能够演化出充满时代个性的笔墨。

4.JPG

齐白石对王雪涛也充满了期许。1924年秋,王雪涛将习作《白菜图》拿来请齐白石指教,齐白石欣然为他题跋:“画到流传岂偶然,几人传作属青年。怜君直得前人意,墨海灵光五彩妍。难得风流不薄余,垂青欲与古人俱,他年画苑编名姓,但愿删除到老夫。”题跋实为两首七言诗,诗中每一句对王雪涛都饱含着赞许与怜爱,甚至希望弟子在画史上超越自己。爱到极致也就如此了。

1925年,王雪涛用精湛的齐家笔墨作《清白图》捧师前奉教。清白,即白菜的象征意。齐白石见画大动心脾,题元大家吴镇《墨菜画卷》诗赠雪涛:“菘根脱地翠毛湿,雪花翻匙玉肪泣。芜蒌金谷暗尘土,美人壮士何颜色。山人久刮龟毛毡,囊空不贮揶揄钱。屠门大嚼知流涎,淡中滋味吾所便。元修元修今几年,一笑不直东坡前。”元修,野蚕豆,眉州的野菜。苏东坡被贬黄州,苦闷中作《元修菜》,借眉州野菜的美味,寄托对家乡的怀念。吴镇用苏东坡赞元修菜之典以颂墨菜之德,表达了文人坚守清贫,追求精神高洁之美的品质。这首诗一定触动了齐白石漂泊异乡,为艺术砥砺搏行的情愫,将此诗赠与雪涛,勉励他承古之文人所推崇的清贫之道,守住内心的高洁。王雪涛记住恩师的教诲,一生未违德行的纯正,对老师,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人品都与画品同行,登高远望,德艺双馨。

5.JPG

1925年10月,齐白石与王雪涛闲谈画事,说想把不倒翁入画,并且是背面翁。齐白石每有入画题材,是要极为认真作构图和笔墨设计的,然后还要用炭笔打草稿,再将设计付诸纸上。此时,王雪涛拜师学艺近三年,齐门笔墨已渐熟于心,便向齐白石请求先试画一幅背面不倒翁请师训教。画好后,王雪涛捧画于齐白石案头,齐白石见画大喜,连赞这正是他心想之图,并作绝句两首题于画上。其一首:“相亲寂寞老疏迂,同调忘年德不孤,怜汝启余商也意,柴门风雪日停车。”咏出了与王雪涛老少相携,情深如许的师徒之爱。

此后,齐白石画出了多幅背不倒翁,构图与笔墨和王雪涛所画相似度极强,印证了王雪涛对齐门技法的娴熟。齐白石本是个全方位的画家,山水、花鸟、鱼虫、人物都画,王雪涛也随师各画种都认真临画研习,并无专攻花鸟画的趋向。由于用功之强,学白石到了可以乱真的地步。后人对王雪涛这一学习时期的艺术评述为“白石画风”。对这个承继齐门艺术的弟子,齐白石实在太喜爱了,他用大篆书写“天壤王郎”赠与王雪涛,表达了对弟子才华的赞许和成就的评价。

6.JPG

但对王雪涛学艺期间所取得的成就,齐白石还是比较冷静的,能够指出不足,不误在正确的道路上成长。随着齐白石名声的大涨,拜师的络绎不绝,但大多数只学其形,令经历过变法求生的齐白石很是不爽。他教育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为神,似为形,懂他衰年变法的真谛,方解齐门笔墨的妙处。1928年,王雪涛作《荷花图》呈送白石老人点评。由于太似白石手迹,白石题跋:“作画只能授其法,未闻有授其手者,今雪涛此幅似白石手作。余何时授也。”看似鼓励,实是婉言戒训,及时提醒王雪涛要突破白石笔墨,寻找自己道路。

7.JPG

1928年3月,王雪涛与徐佩霞在先农坛淮扬餐馆藕香榭举行婚礼,艺专西画系教授、法国著名画家克罗多与曾任艺专教育长、西画系教员闻一多作证婚人,图案系主任黄怀英主婚。齐白石对两个徒儿的结合更是眉花眼笑,借藕香榭的雅意,为王雪涛的斋馆赐名“藕华楼”,并治印相赠。

    雏燕已成穿云鸟,关山万里破雾出。王雪涛在白石画风中成长起来,到了伸展翅膀破雾而出的时刻。

“蓝已青矣”

婚后王雪涛有了自己的家庭和画室,还被聘为京华美专的教授和北京国画会的导师,生活与事业都有了美满的收获。但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十年变法,随着艺术的成熟,齐白石获得越来越大的名气,使得他的作品售价也水涨船高,同时仿他的假画也多起来,这使得他很是恼火,尤其看到一些有水平的仿品,更加气愤。他一生勤俭,加之靠他生活的人口众多,使他很看重钱财的无端流失,也或是年近古稀令他的思维在冲动中出现偏颇,坐在家中听了一些无端的传言,竟怀疑造假者中有他的爱徒王雪涛。无法排泄的愤怒叫他作出荒唐的举动,写了一张“王雪涛莫进来”的条子贴在门上。

温文儒雅的王雪涛得知此事后,因了解齐白石的性情,并没有责怪恩师,而是请朋友转告齐白石,他绝对没有作假画,并委婉地表示以后跟恩师“在画上见”。冷静下来的齐白石很快明白自己错怪了弟子,操刀治印,上刻“老雪”,放下身价亲自送到王雪涛家中。风波平息,师徒情谊依旧,只是为画史留下一段逸闻掌故。

8.JPG

9.JPG

但就王雪涛,他说出的“在画上见”绝不是敷衍之词。风波促使他下决心结束“白石画风”的习学阶段,走出齐派大写意,进入探索自己风格的时期。从王雪涛流传下来的作品,可以看到他早期的齐派大写意断崖般地转向了小写意花鸟,虽然能够看出他的小写意画还渗透出齐白石技法的痕迹,但他的笔墨运用与构图中借鉴的西画技法所营造的清新、鲜丽、生动的气质,与带有意象情趣的白石画风有如大海与高山,各自独享阳光,对风声已无共同的感觉。

实际上在拜师齐白石前,王雪涛已经开始向国画系的陈师曾、王梦白、陈半丁诸先生学习,包括对西画的钻研。故宫开放后,他又孜孜不倦地到文华殿观赏名家古画,打下草稿回家默记临摹。他在齐白石身上学到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变法的精神,对白石画风的突破早已做好了思想与技法的准备。他在小写意花鸟画上的成就,主要受到王梦白的传教与影响。笔者没有找到王雪涛拜师王梦白的记载,他们应该是现代学校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虽没有行传统的拜师之礼,王雪涛对王梦白始终像对齐白石一样恭敬奉教。

王梦白,祖籍江西丰城,1888年生于浙江衢州,名云,字梦白,别号破斋主人。曾拜衢州名士、弘一法师故交汪梦松学水墨之法,从此走上丹青正途。成年后到上海拜了清末海上画坛盟主吴昌硕为师,令他的画艺猛进,遂成海上名家。1919年,王梦白持吴昌硕亲笔为他定的笔单前往北京谋生。在同门师兄陈师曾的引荐下踏入京城画坛。同年又在陈师曾的举荐下,被聘国立美专国画系教授,开启了他最为辉煌的艺术人生。

王梦白是位极富天才的画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的名气高于齐白石,与陈师曾、姚茫父、金城、陈半丁齐名。他本是海派名宿,可由于在北京鹊起,史上便将他归于了京派画家。实际上细品他的花鸟画,还是含蕴着海派的画风。

王雪涛与王梦白初识时,王梦白方34岁,神色虽清癯,却已长髯客,这或是过往的生活窘迫所致,但他却是个乐观豁达的人,尤其对待王雪涛,不仅倾其所能传教,而且像友人一样耐心而精细。

王雪涛曾著文纪念王梦白,回忆学生时代时写道:“我做学生时,老师们虽然都是画坛名家,然而真正从他们那里学点技法却是极为困难的。他们一般不做示范,对学生的画,随意指点,门户之见也很严重。梦白先生则喜欢与人接近。每日上午在家中作画时,我总去观摩,每每有所得。回住处立即摹写,画纸未干,就急切地卷至老师家请教,他总能一一耐心指点,鼓励、爱护学生的成长。”

在施教的过程中,王梦白对勤学且聪慧的王雪涛很快喜爱得不行,二人间的情感也随之升高,无言中师生变成了师徒。王梦白曾评价王雪涛:“从我学者过千人,得吾之衣钵者仅雪涛一人耳。”可知王雪涛在王梦白心中早已超出一般学生的概念。

一件事情可见他们之间的感情。王梦白善画花卉翎毛走兽,习惯在大自然中观察,将看到的实体记于心中,转化为纸上的艺术形象。他还喜欢到电影院看有动物的影片,而且还常常约上王雪涛一起看。这应是提教王雪涛的一种方法。一次携王雪涛看《人猿泰山》,影片中出现几只猴子在水面上方的树上脚手相牵成一串垂下饮水的画面,王梦白竟如少年郎一般激动地对王雪涛说:“此中世界尚有人性在也!”

10.JPG

王雪涛师从王梦白也走过学齐白石时的路子,为学得王梦白的技法而追求笔墨的相似。1931年,王雪涛与王梦白合作过一幅《梧桐八哥图》,王梦白在画上题款道:“偶与雪涛合作,亦不必注,谁写何物,见者料难辨识也。”意为,不去注明画上所物各是谁画的,观者很难辨识是师徒二人所作。毋庸置疑,王梦白的慨叹与当年齐白石慨叹王雪涛“授其手”是一样,王雪涛已经学得王梦白的技法精髓。但此时学王梦白已非彼时学齐白石,他已站在更高的历史视点上设计自己的艺术之路,用“师师长、师古人、师造化”的理念,在古人与齐王两位恩师的笔墨中畅游,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

就在王雪涛走出王梦白的画风,营造自己个性风格的时候,王梦白去世了。王梦白性情耿直,嬉笑怒骂,特立独行,因此在京城画坛圈子里人缘有缺,在陈师曾1923年去世后,他也离开了国立美专。卖画不易,加之不善经营生活,一直在贫困中度日。1934年,由于无钱入好医院割治痔疮,竟在天津被庸医所害,享寿却仅有47岁。一时无人料理残局,惟王雪涛独往天津将恩师收殓,送回衢州故土安葬。

11.JPG

就在一年前,王雪涛作《画卉册页》,展示了侵淫小写意花鸟画的成果,虽然还有梦白笔意,但已风格渐成,可独领京城画坛小写意花鸟画之魁。王梦白喜不自胜,欣然为弟子册页题签《雪涛墨妙》。齐白石见册也感慨题句“吾贤下笔如人意,羡汝成名鬓未丝”,对弟子还在青年时期便走出白石画风的成功表示赞许。一年后,梦白已殁,齐白石感叹雪涛花鸟有超越自己之势,为弟子贺,又在册页上欣然题曰:“蓝已青矣”。

此时,王雪涛已与齐白石同为国立北平艺专的教授,年29岁,与前辈民国大师们站在了同一高度。

(作者马镇系原《前进论坛》杂志副主编)




相关推荐


科学强国 绿色发展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