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记者 杨天悦 线下商圈,老字号新潮店铺和创意商品遍地开花,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光顾;线上平台,京企、国企“一站式”打通各类商品服务,开通4个多月总访问量已突破百万次;古老技艺活化利用,传统文化体验吸引市民远赴郊区……新消费时代,老字号正拿出看家手艺华丽“变身”,借国潮风激发京城消费潜力。 老字号精品“一站式”集结 月盛斋的酱肉、瑞蚨祥的丝巾、老字号联名新潮IP打造的文创礼品……在南新仓文化休闲街,琳琅满目的国货吸引着往来市民的目光。这是“京企直卖”开春以来举办的又一场线下活动。通过线下售卖融合线上展销,京企、国企老字号的特色产品正逐渐进入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 红都的中山装和京式双顺旗袍制作技艺,是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明眼镜引入“国潮”元素,将传统银嵌丝工艺使用在镜框制作上;星海钢琴还发布了“天坛”品牌复原古乐器……打开线上平台,各类京企、国企老字号370多个品牌、6000余种特色商品悉数集结。 自去年11月创立之初,“京企直卖”平台就在试图打造一站式线上购物聚合平台。上线4个多月,平台已实现197家企业上线、88家企业独立开店运营,累计实现销售额3290万元。其中包含古船、月盛斋、大红门、懋隆、红都、大明眼镜等38家老字号品牌2300余种商品。 虽说卖的大都是老字号商品,平台营销却十分新潮。今年开始,平台每周都会进行5场直播,并逐渐实现日播,每天直播8个小时左右。“在直播中带市民走进老字号的车间、工厂和商店,邀请老字号技艺传承人、工匠技师讲述历史文化,让老字号在新时代焕发光彩。”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 借力“国潮”热促消费升温 走进王府井大街,沿街商铺中的“国潮”气息愈发浓厚。王府井工美大厦二层予寻快闪店里,国礼级的工艺美术精品、龙年顶流龙墩墩、龙年生肖文化金系列龙年新品正在展出,来自各个领域的艺术家与品牌共创的各式新潮作品呈现出非遗与艺术的结合,引得不少消费者驻足。 传统的北京市百货大楼,如今也焕发出全新面貌。墙外裸眼3D大屏上,功夫熊猫正从墙角探出脑袋,游客站在大街中央兴味十足地观看拍照。进入百货大楼,已经火了几年的和平菓局仍然人头攒动,一场“龙年大集”重现老北京胡同的过年氛围,来“打卡”的,大都是打扮时尚的年轻消费者。 颇具传统韵味的国潮精品和传统技艺体验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消费潜力也进一步释放。春节期间,工美销售额同比去年提高41%,客流和营收均已恢复到2019年疫情前水平。今年,百货大楼还将引入“京东方艺云数字艺术馆”北京首店,数字艺术互动消费空间,将成为百年金街的又一张“城市新名片”。 老窑厂重生助非遗传承 走进位于门头沟的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入口处,一幅上世纪八十年代制作的琉璃龙凤影壁仍保持着绚丽色彩;脊兽大道上,路旁柱子顶端依次排列着龙、凤、狮、天马、海马等十只琉璃檐角走兽,古老技艺的千年历史,在一砖一瓦中娓娓道来。 这座曾经的皇家琉璃官窑里窑火重燃后,文化创意产业园业态蓬勃兴起。穿过古老的隧道窑原址,消费者正饶有兴致地在互动体验区体验传统的上釉工艺。上周六,市民邵女士一家专程驱车前来,带孩子参加“琉光研学营”,在亲手体验琉璃瓦当上釉工艺的过程中,领略非遗文化的温度与魅力。 记者了解到,这座文化创意产业园去年10月正式开业,伴随窑火重燃,一座兼顾工业生产和新质消费的园区落地迎客。每逢天气晴好的周末,“一尺花园”咖啡店里总是座无虚席,“琉光璃舍”民宿也总是客房爆满。到这儿来的市民游客,总也少不了要带件琉璃主题的文创商品回家。 传统手工艺盘活再利用,融合展览参观、互动体验、休闲娱乐等多种业态,也激发了当地消费潜力。记者了解到,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园区周末单日客流量已达近1000人次。“未来还将举办时尚走秀、画展、文创市集等各类活动,深化琉璃文化的传承推广。”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