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式美学绽放“演艺之都”舞台

2023-12-11 09:00:24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韩轩 责任编辑:李煦 字号:T|T

  北京日报记者 韩轩

  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的《安娜·卡列尼娜》《叶甫盖尼·奥涅金》刚在北京落幕,原版俄语音乐剧《恶魔奥涅金》就紧接着在天桥艺术中心迎来中国首演,原版俄语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也将在月底来到北京,再加上不久前引发观剧风潮的8小时“马拉松”话剧《静静的顿河》……

  11月以来,从话剧到芭蕾舞剧再到音乐剧,北京舞台迎来多部纯正俄罗斯舞台艺术作品,观众在家门口就能畅享俄式文化大餐,感受“演艺之都”丰富多元的文艺氛围。

音乐剧《恶魔奥涅金》。

芭蕾舞剧《安娜·卡列尼娜》。记者 方非摄

  京城舞台接连端上“俄式大餐”

  “你好,北京!”上周五22时许,天桥艺术中心舞台的大幕迟迟无法合上,上演《恶魔奥涅金》的俄罗斯LDM 剧院演员们为观众献上超长谢幕:刚刚在剧中矜持高贵的俄罗斯19世纪贵族,瞬间转身跳起热烈奔放的俄罗斯民间舞;邪魅冷酷的“恶魔”,和演员们挽着手一起向观众问好……有音乐剧粉丝激动地在社交平台评价:“谢幕这一段太欢乐,仿佛看了一场‘俄罗斯春晚’!”

  《恶魔奥涅金》是俄罗斯LDM 剧院驻演九年场场爆满的剧目。这部剧在原著《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基础上,创造性加入“恶魔”一角,独具匠心。该剧中国巡演全国独家运营方、九维文化董事长张力刚介绍,此次原班人马来京演出,为了适配中国巡演舞台,《恶魔奥涅金》舞台道具全部重新制作,舞台上标志性的八音盒大转盘,由驻演版本的9米扩大为现在的14米,更有视觉冲击力。其他道具如俄式家具、灯具等,也都力图还原19世纪俄罗斯的真实样貌,再加上场景中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涅瓦河畔的人情百态、决斗时的血色浪漫,凄婉悲怆的俄式美学令人印象深刻。

  近两个月来,京城舞台迎来多部俄罗斯舞台艺术精品。一个月前登台的话剧《静静的顿河》,以8小时的超长精湛演出赢得了戏剧圈好评。11月末12月初,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接连上演《安娜·卡列尼娜》和《叶甫盖尼·奥涅金》两部芭蕾舞剧,特别的审美冲击让观众眼前一亮。而在12月8日至10日上演《恶魔奥涅金》之后,原版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也将于12月29日起连演4天,陪伴观众跨年。

  文化共鸣形成深厚情结

  多门类的俄罗斯佳作集中登台,“艺术大餐”的分量当然不低。但依靠俄语表达的话剧和音乐剧,会不会“水土不服”呢?

  听说《静静的顿河》来京演出后,音乐评论家陈志音马上买票,演出当天从通州的家一路赶到首都剧场,享受这部8小时的“戏剧马拉松”。“舞台上,分明都是肖洛霍夫笔下活生生的格里高利、阿克西妮娅、斯捷潘、娜塔莉娅……”陈志音看完戏后,在朋友圈激动地写下感想:“如此罕见的尖端艺术可遇不可求,它在心底激荡起的波澜,久久不能平复。”

  “每次俄罗斯作品上演,带来的不能说是新鲜感,而是深入文化的浸染感,它的艺术作品善于挖掘人性,也很容易深入中国人的内心。”谈起为何俄罗斯的舞台艺术作品可以受到中国观众喜爱,陈志音如此解读,俄罗斯的文学、音乐、艺术以雄浑厚重著称,其坚韧的民族品格也能引发我们中华民族内心的共鸣和共情。

  在北京,有“俄罗斯情结”的观众相当多。《恶魔奥涅金》首演当天,年轻观众叶子穿着一套俄式连衣裙来看演出。“我是从文学作品喜欢上俄罗斯文化的,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展现的俄罗斯风情很吸引我,后来又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普希金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厚重感,让人一发不可收地喜欢下去。”叶子并不是俄语专业,但她对这次来京的俄罗斯LDM剧院的演员、作品如数家珍,对俄罗斯艺术特色了如指掌。她说,北京有一些热爱俄语艺术作品的社群,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兴趣爱好聚在一起。

  百花齐放为“演艺之都”添彩

  俄罗斯作品不仅是北京舞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书写着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诗篇。

  “中国现代戏剧很早引进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很多老一辈艺术家都上过斯式体系培训班。”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表示,斯式体系讲究“人物的内在动机和外在行动的有机统一”,对我国艺术界影响深远,再加上中俄两国艺术界历来交流频繁,我国戏剧界在排演剧目时,也经常选择《樱桃园》《海鸥》等经典剧目,“这份审美的惯性持续到现在,每每有俄罗斯的作品登台,都会有很广泛的观众基础。”

  音乐剧是较为新兴的演出形式,俄语音乐剧的引入,也象征着中国演出市场的发展与开放。“世界上不是只有伦敦西区、美国百老汇这几种音乐剧模式,尤其是百老汇模式,近几年进入创作枯竭期,没能推出有影响力的新剧。”张力刚说,在这种情况下,法语、俄语音乐剧成为探索音乐剧艺术的独特力量,“我们希望呈现百花齐放的艺术作品,让观众和从业者看看各个国家在艺术上的不同探索。”

  如今,“演艺之都”的国际化特征越发凸显。“每次看完演出我都忍不住发朋友圈,不是为了‘炫耀’,而是觉得在北京当观众太有福气了,能看到这么多原汁原味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剧目!”陈志音兴奋地说。

相关推荐


科学强国 绿色发展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