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记者 孙宏阳 经常骑行的市民不难发现,北京许多路段自行车道悄然变宽,伴着河流、绿荫骑行的路段也越来越多了。记者从市交通委获悉,本市实施慢行系统品质提升三年行动以来,持续改善步行、骑行环境,拓宽80.6公里自行车道,市民慢行出行意愿持续提升,自行车回归城市。2022年,城六区慢行出行比例达49%,创近10年新高。 边骑边走边赏景 海淀区五塔寺路,位于南长河畔,两侧分布着北京动物园、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首都滑冰馆等知名景点和体育场馆。然而,由于道路狭窄、游客众多,周末经常堵得水泄不通。“骑车半天都过不去。”家住五塔寺社区的居民曹女士回忆道。 如今,拓宽改造后的五塔寺路大变样。机动车双向行驶改单行后,道路南侧施划了红色的非机动车道,两三辆自行车并排骑行也不挤。两侧人行步道不仅独立设置,还沿途规划出观赏河景的平台和休闲座椅。临近中午,沿着河道遛弯儿的老人、悠闲骑车的年轻人,融入绿意盎然的春色之中。 海淀区交通委城市道路事务科科长张彦介绍,五塔寺路改造路段640米,南侧紧邻南长河侧全线新建2米宽人行步道及1.5米连通树池绿化带,打造滨水慢行道;北侧拓宽、新建人行步道,有效通行宽度不少于2米,并与绿地相融合。整体路面拓宽改造后,最宽处达到9米。而且,步道用的是新型砂基透水砖,路面雨水通过新建净水设施,能够直接排入南长河。 三年来,本市在路面宽度12米以上道路,完成了35.9公里独立自行车道设置和80.6公里自行车道宽度拓宽;先后打通马家堡西路跨五环桥等4个桥区、厢黄旗路等6条瓶颈路的慢行系统断点,完成望京西路与阜通西大街路口、工体北路与三里屯路口等6个典型路口整治;设置非机动车一次左转路口近50处;两广路、平安大街等10余条主干路实现行人二次过街,雍和宫、王府井等商业区试点应用了智能斑马线,慢行系统连续性、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 慢行廊道连线成网 随着中心城区“两轴-三环-三横-四放射”慢行廊道建设,本市慢行系统逐渐连线成网、连网成片。过去三年,交通部门完成了南中轴、二环辅路、两广路、平安大街、京藏辅路、自行车专用路南展一期(后厂村路至北四环)等慢行廊道建设,并持续推进北中轴、二环辅路、四环辅路、前三门大街、自行车专用路南展二期(北四环至西直门)、通州自行车专用路建设,打造高效畅通的慢行走廊。 三年来,一批慢行系统示范区打造完成,让市民眼前一亮。其中,东城区王府井结合老城街巷胡同,深化停车治理改革,甘雨胡同等9条胡同实现30公里限速,韶九胡同等7条胡同完成了“机动车禁停”多项改造,率先建成交通安宁步行友好街区。朝阳区围绕CBD商务中心区出行特征,实现区域交通科技管控全覆盖,改造慢行系统27公里,新增过街安全岛25处,打造秩序井然、慢行优先示范区。 石景山保险产业园通过将京密引水渠滨水绿道、园林步道、园区便道和空中廊道“四道融合”,打造保险产业园慢行系统示范区,规划建成4座慢行跨河桥,1.5公里全封闭儿童平衡车赛道、3公里夜间慢跑路线。各区持续打造慢行系统示范区,如西城区金融金科新区示范区、丰台汽车博物馆示范区、海淀中关村西区示范区、通州梨园永顺示范区等。 打通断点提升环境 让市民沿着河流、绿荫骑行,也是慢行品质提升工作的重点。三年来,本市建成了凉水河22.4公里(双营桥至南五环)连续贯通的慢行步道系统、北运河21.5公里(榆林庄闸至市界段)骑行绿道、亮马河景观廊道,组织实施清河下段18.15公里慢行系统,满足市民休闲骑行需求;先后建成营城建都滨水绿道、环二环城市绿道、环城公园环绿道、园博绿道等,串联多条重要林荫街巷和公园景点,体现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同时,让巡河路、绿道与慢行系统有机融合,完成朝阳绿道、昌平42公里绿道、三山五园绿道、CBD城市森林公园恒惠东路、玉渊潭滨水路、永引渠滨水绿道等巡河路、绿道与慢行系统互联互通。 市交通委城市道路管理处工作人员荆禄波介绍,2022年,城六区慢行出行比例达到49%,创近10年新高,其中步行出行比例为31.7%,较2020年上升0.5个百分点,自行车出行比例17.3%,较2020年上升1.9个百分点。全市90个监测点位,自行车每小时通行量超过3千辆次。今年,本市将继续打通骑行断点,对宽度不达标自行车道进行拓宽。同时,结合道路环境整治提升和城市更新,实施“一路一方案”,因地制宜提升步行骑行环境。随着西南二环水系、清河水系等滨水空间改造提升,市民能沿着河流骑回家的道路将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