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大典·第一编》发扬“诗骚传统”

2024-04-16 15:55:4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陈雪 责任编辑:李煦 字号:T|T

从“香草美人”的美政理想、浪漫主义诗歌的传统,到影响广泛的端午文化,再到登上火星的“天问一号”……伟大诗人屈原及《楚辞》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文化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4月12日,由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和国家图书馆主办的“《楚辞大典·第一编》首发暨《楚辞》文献整理座谈会”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行。据了解,《楚辞大典》主要收录屈原的作品以及历代注释、考辨与研究等相关论著,内容极其丰富。《楚辞大典·第一编》全35册,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著得一部新书,便是千秋大业;注得一部古书,允为万世弘功。”与会专家对《楚辞大典》的编撰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楚辞大典》是至今收入文献最丰富的《楚辞》文献丛书,是《楚辞》文献的集大成者。”

  收入300余种最为重要的《楚辞》及屈子文献

  发布会上,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陈樱对《楚辞大典》的编撰出版工作进行了介绍:《楚辞大典》计划分三编陆续出版,收入由唐宋至民国时期300余种最为重要的《楚辞》及屈子文献,其中不少文献是海内外的孤本和善本文献。《楚辞大典》预计最终成书110册左右,于2025年完成全部出版。这套大型丛书是编纂团队对两千多年来上千种《楚辞》文献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梳理考证后,精心萃选并整理汇编的。本次发布的《楚辞大典·第一编》是《楚辞大典》的第一批成果,共收入约70种“楚辞章句”和“楚辞集注”文献。

  汉代的贾谊在汨罗江畔写下《吊屈原赋》,屈原的名字第一次见诸文献记载;司马迁读《离骚》《天问》,悲其志,想见其为人……两千多年来,《楚辞》文献学研究一直是各时代的热门之学。

  《楚辞大典》主编、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特聘教授黄灵庚介绍:“自西汉武帝时代,淮南王刘安始作《离骚传》,《楚辞》研究遂立为朝廷官学,延至于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历来都有名家注释、研究《楚辞》,且有各种不同性质的著作传世。据统计,自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以下,至晚清民初,各种《楚辞》刻本、选本、抄本、稿本、笔记等有240多种,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名家、名著。版本丰富,代代相传。这在我国文献史上,除儒家‘六经’以外,极为罕见,没有第二。诸子百家之作无法和《楚辞》文献相提并论,足以证明屈原及《楚辞》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楚辞大典》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跃进介绍,《楚辞》文献集成性质的著作业已出版多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黄灵庚主编《楚辞文献丛刊》全八十册,按类编排,分“章句”“补注”“《文选》楚辞”“白文”“集注”和“楚辞研究文献”等六类,收录文献200余种,是目前《楚辞》收录最全、使用底本较精的大型丛书。《楚辞大典》即以《楚辞文献丛刊》为基础,增补了国家图书馆、重庆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等馆藏文献。《楚辞文献丛刊》中因种种限制未能及时搜集、收录的日本文献等也进行了增补。每种文献都有专家撰写的提要供读者参考。“十年前的成果,十年后拾遗补阙,精益求精。”刘跃进说。

  文化遗产传承必须扎根于历史文献

  “我们努力呈现楚辞文献的历史。”为什么编这套书,怎样编这套书?在黄灵庚看来,正确把握传承《楚辞》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弘扬屈原文化精神,必须深深扎根于《楚辞》文献,“把文献搞清楚,搞清楚以后再看怎么继承。”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黄灵庚展开介绍,例如,日本宽延三年庄允益校刻本素称“善本”,有人以为据“覆宋本翻刻”。经反复校勘,原来是据俞初本翻印,同时参校其他,甚至一些文字据意妄改,完全没有版本依据。可以说,被吹捧的“精善之本”是最不靠谱的一个劣本。“如果连这些情况都没有搞清楚,且不说如何体现诸刻本彼此相承的次序,对于使用此书的读者、研究者,也是一大误导。”

  据了解,本次《楚辞大典》的编撰,对于入选的每种书,每个刻本、抄本均撰写考证文章,即每个系列都有综论,系列中各个刻本或抄本都有专论。《楚辞大典》的编撰出版对楚辞注释、研究和传播将产生重要意义。

  “《楚辞大典》把屈原和《楚辞》研究推向新的高潮。”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赵敏俐说,之所以耗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去研究,是因为在中国文化史上,屈原具有重要地位,李白说“屈平辞赋悬日月”,司马迁则高度评价屈原的美政思想、求真精神以及高尚的人格。今天,人们不读好《离骚》《天问》等作品,就不能理解屈原。

  嘉惠学林,泽被后学。本次发布会上,编纂方共同向国家图书馆、国家版本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赠送了《楚辞大典·第一编》。

  此外,据刘跃进介绍,“在做好《楚辞大典》编纂出版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计划以全部《楚辞》文献为整理目标,建设‘楚辞文献资源库’。”将不同种类、不同版本的《楚辞》文献——包括《楚辞大典》的全部文献及其他未收入《楚辞大典》的不同版本的《楚辞》文献,还有民国时期著名学者的《楚辞》讲义、民国时期的全部《楚辞》专著和各期刊、报纸上有关《楚辞》的各论文等近千种文献应收尽收。通过对《楚辞》文献数字化的整理,发挥数字文献的优势,在保护历史文献的同时,更便于研究利用、传承传播屈原文化。

  《光明日报》(2024年04月15日 09版)


相关推荐


科学强国 绿色发展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