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编织浓郁年味,一词一曲唱响美好生活,浓缩着中华文化之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新春氛围的重要元素。今年春节,古城西安将一系列非遗技艺搬到名胜古迹,让游人在观赏与体验中乐享锦绣中国年。 岁末的西安阳光和煦、惠风和畅,占地广阔的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张灯结彩、纸鸢翩飞。这里是西汉未央宫遗址所在,《太初历》即在此正式颁布,确立了以正月为岁首的历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园区一系列非遗民俗展示活动已于2月7日陆续开始,喜庆的花馍面塑、憨态可掬的泥塑人偶、考验智力的中式九连环玩具、慷慨激昂的秦腔和武术表演……古城西安数十项非遗技艺集中展示,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无论是龙纹还是饕餮纹的编法,我都是看着博物馆里文物的照片自创的,很有中国特色。”陕西省级非遗“雁塔结绳香囊”手艺人汪卫东说,自己创新制作出很多龙年绳编作品,希望成为新春“爆款”。 得益于“国潮”受到人们追捧,西安不少非遗传承人近来频繁赶场,在各地集市、庙会上展出售卖非遗产品。面塑艺人马新玲制作的“龙年大吉”花馍用料扎实、造型喜庆,成为镜头捕捉的焦点。“假期八天里我要走三场活动,还有不少人都找我订购。”她说。 一名儿童在观赏花馍。新华社记者 郑昕 摄 “这是我们连续第二年举办‘汉宫中国年’新春活动。今年集市的摊位数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在去年春节假期接待25万人次游客的基础上,预计今年将达到近40万人次。”园方工作人员段荣介绍,今年春节假期,未央宫以百戏演出、汉文化巡游为主题,将组织开展舞龙、秧歌、锣鼓、高跷等民俗和非遗展示活动,让游客在行走中感知年味、欢度假期。 身着汉代服饰的游客在未央宫景区游览。(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供图) 游客在未央宫体验舞龙技艺。新华社记者 郑昕 摄 不少游客表示,非遗与古迹的“双向奔赴”不仅使西安的年味更浓郁,也让大家在新的消费场景中能更近距离感知中华文化。 “除早已风靡海内外的‘唐风’之外,‘汉韵’也成为西安营造新春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市未央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张卓告诉记者,当地将非遗展示和文化演出集中在未央宫、汉城湖等主打汉文化的景区,从全市的锣鼓大赛到社区的文艺晚会等近300场活动,将给市民、游客带来“新春乐未央”的沉浸体验。 汉阙唐宫,非遗闪亮。据了解,“烟火古都·非遗过龙年”活动是西安今年主打的一项年节盛会,将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华清宫、白鹿仓等历史文化景区开展秦腔鼓乐、锣鼓社火、皮影剪纸等30多项非遗民俗展及巡演。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促进会会长袁红表示,民俗活动与非遗体验精彩纷呈,是今年“西安年·最中国”2024年西安市新春文化旅游活动的一大亮点。“非遗技艺通过大俗大雅的方式呈现,使传统与时尚交织、经典走近群众,实现‘沉浸式’‘慢旅游’的体验模式,传递出人民幸福、文化自信、民族团结、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袁红说。(记者郑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