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2月2日讯 记者陈祖勇 2月1日, 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文物局5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将382个品牌认定为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其中丽水市鱼跃酿造食品有限公司上榜,“鱼跃”也由此成为丽水市莲都区首个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的企业。 中华老字号是中国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中国传统商业的精髓和历史积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情感纽带,更代表了中国商业的品质和信誉。 得知喜讯,鱼跃人沸腾了! 丽水市鱼跃酿造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鱼跃第十代掌门人、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旭东激动无比:“百年梦想终成真。此刻,想哭。一切的酸甜苦辣,觉得值。感恩成长路上的所有有缘人。念念不忘,必有回应!” 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对鱼跃人来说,真的不容易。作为一个“百年老店”,鱼跃人一路走来,一切的酸甜苦辣,只有创业者自己最清楚。 鱼跃的前身是创办于民国八年(1919年)的德生酱园。1919年,应德生在丽水西园庙弄10号(现丽水市中医院旁边)创办了德生酱园,作为当时丽水著名企业家和开明绅士,创办酱油厂正是应德生践行孙中山先生倡导“实业救国”理念的一大举措。应崇义、全恩德、刘同太、潘春满、俞志清、程增诚、江定元、谢苗英,代代相传,鱼跃成了丽水家喻户晓的老品牌,一句“浓浓豆豉香,儿时的记忆”承载着几代丽水人的乡愁。 但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曾经红红火火的国营鱼跃老厂经营效益一日不如一日,濒临倒闭。2006年,丽水市政府对企业进行改制,当时大型企业多投身于房地产业和其他实业,鱼跃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鱼跃伴着几代人的长大,它承载着我对儿时酱油拌饭的回忆,老字号的传统文化,不能就这样消失在时代的洪流里。”这时在经营五金加工厂的陈旭东挺身而出,凭借着对鱼跃品牌的珍爱,他毅然决定放弃苦心经营多年的企业,拿出全部积蓄买下了鱼跃。 陈旭东,这位人民教师的后代,义无反顾地成了鱼跃第十代掌门人。 从2006年至今,陈旭东掌管鱼跃的十八年时间里,“鱼跃”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鱼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产+旅游”双结合产业。目前,已经建成了鱼跃1919文化产业园,成为老字号文化宣传的一个经典案例,每天都有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学习参观。 走进产业园,非遗展陈馆展示了北宋秦观的酿造技艺以及在相同时期下不同的酿酒方法,通过模型还原出酱油制造的每一个步骤。产业园以生产为主线,人们透过透明玻璃可以观看到蒸煮、拌曲、发酵、包装等生产过程,上到顶楼可以观赏到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发酵大缸。 非遗传承是重要一环。古法酿造技艺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鱼跃把古法酿造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鱼跃酱油酿制技术,技艺程序严格,工艺考究,以大豆、面粉、食用盐等为主要原料,采用“三次发酵二次浸沉一次压榨”的传统工艺。经浸豆、木桶蒸豆、摊凉、自然接种、手工制曲、出曲制醪、露晒发酵(180天以上)、压榨、煎酱油、灌装入坛等十几道工序。用时间把丽水的“绿水青山”发酵成舌尖上的“金山银山”。 创新“驱动”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迷人光彩。在陈旭东掌管鱼跃之初,公司就成立了“鱼跃酿造技术研发中心”。随后,“大米纯粮酿造食醋澄清工艺”新技术和“绿谷琼液酒”“母子酱油”“鱼跃糯米酒”等新产品相继被研发出来,并且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与旅游、文创、研学融合发展,非遗也“活”了起来。鱼跃始终坚持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理念,通过展示让文物活起来,融入日常生产生活当中,促进和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创新提供文化讲解等个性化服务,以鱼跃1919文化产业园为载体,积极探索“研学基地”经营模式,开展亲子教育、党建活动、工会活动等一系列研学活动,达到年800多批次,全年接待观众5万多人次。 “鱼跃”人表示: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是鱼跃人百年坚守和传承的结果,承载着历代鱼跃人的心血与汗水。有匠心,做匠人,干匠活,择一事,终一生。鱼跃,十代人,一件事,做“一家卖水和空气的百年老店”。 编辑:朱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