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袁帅
1月11日,“2024世界旅游联盟·学者对话”在世界旅游联盟总部成功举办。来自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24所境内外高校,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飞猪旅行、祥源控股集团等10余家机构,以及世界旅游联盟秘书处相关负责人共70余人参加活动。此次活动以“共建交流平台、共促学术对话、共享思维火花”为宗旨,设置了主旨演讲、专题演讲和青年学者圆桌对话等环节,充分发挥世界旅游联盟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强了联盟与学界、院校、研究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建与共享。 世界旅游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刘士军出席活动并致辞,他指出:旅游是一种跨越国界、文化、历史的交流方式,已经成为连接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要桥梁,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促进世界区域和平、增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动力。本次对话活动的开展,将有助于更好立足中国本土实践,更好推动全球旅游研究与旅游实践相融合,为全球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王昆欣 世界旅游联盟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教授宋海岩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副院长、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玺 澳门城市大学国际旅游与管理学院执行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春林 教育部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世界旅游联盟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王昆欣教授主持对话活动并作主旨演讲,他分析和梳理了世界旅游联盟自成立以来开展的行业研究、景气指数报告、旅游减贫、乡村振兴与旅游共富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世界旅游联盟的研究进展,并希望能够以世界旅游联盟为平台构建一个共建共研共享的产学研共同体。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宋海岩教授强调了高等院校日益重视所开展的学术研究项目对社会、企业、行业影响力评估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机构之间跨界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国际组织在机构合作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以亚太旅游协会(PATA)游客预测、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WTTC)全球零售旅游业调查、大湾区旅游需求预测平台为案例,分享了研究机构与国际组织的合作经验。 澳门城市大学国际旅游与管理学院执行副院长李玺教授就“高校旅游专业与国际组织协作育人的策略与路径”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全球化、持续技术进步与变革、社会需求动态变化的背景下,国际组织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不仅可以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而且对人才国际胜任力、跨文化能力和文化智商的培育至关重要。 谷慧敏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秘书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玲强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大城市学院校学术委员、教授 李燕琴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吕佳颖 浙大城市学院国际文化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徐红罡教授与西藏民族大学杨昆副教授就旅游高等教育的挑战及转型发展作了研究报告;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秘书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谷慧敏教授分析了产业变革背景下旅游零工经济的内涵特征、发展推动力和未来新趋势;浙大城市学院周玲强教授提出我国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区的概念设想;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李燕琴教授以世界旅游联盟发布的90个旅游减贫案例为对象,对中国旅游减贫案例作了发展模式分类和空间特征的演化路径分析;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院长姚延波教授以世界旅游联盟发布《大河文明旅游报告》阐述了国内外大河文明旅游区域合作模式、合作路径和合作经验总结;浙大城市学院国际文化旅游学院副院长吕佳颖教授介绍了世界旅游联盟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合作完成的《旅游:共同富裕的驱动力》报告。 在青年学者圆桌对话环节,山东大学(威海)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孔海燕教授、桂林旅游学院科研处处长王亚娟教授、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波教授、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合作发展处副处长胡剑副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王恒副教授围绕国际型学者培养和国际化办学等议题,从规范科学的研究意识、国际导向的产学研融合、本土化行为、旅游科研成果转化、青年研究人员可持续成长、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对话讨论和观点分享。 本次学者对话,是世界旅游联盟首次面向高校、研究机构、智库等专业人士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为专家学者提供了思想交流平台,吸引更多的海内外研究人员关注联盟、研究联盟、宣传联盟,进一步发挥了世界旅游联盟的学术生产力、平台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 编辑:康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