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宣纸铺平、垂直地握住刻刀,58岁的张仁高就可以施展“魔法”。他是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半城镇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作为一辈子扎根农村的基层文化工作者,有着24年党龄的张仁高聚焦“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入百姓家。他就地取材,将一些革命先辈在泗洪运筹帷幄、指挥抗战等红色党史制作成刻纸画。此外,他还在线上线下举办兴趣班,通过剪纸艺术融合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表达对党和祖国的热爱。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为进一步助力地方文化振兴,江苏一些设区市积极了解群众文化诉求,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打造文化产品、文化活动和文化阵地,加强文化产品供给,以文化人、涵育新风,持续推动理论学习深化内化转化,着力促进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送文化下基层 前不久,结束一天的秋收后,镇江市丹徒区宝堰古镇的居民张发喜急匆匆赶到宝堰古镇文化艺术团参加排练。润州区文化馆工作人员乔治的二胡培训课是他的“心头好”,一天的疲惫也会随着悠扬的乐音消散。 最近,不少镇江市民不约而同地聚集在“文心书坊”南山店。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镇江市不断优化布局阅读资源,新建“文心书坊”阅读新空间20处,建成镇(街道)图书分馆61个、村(社区)图书分馆649个,实现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 今年10月,北京京剧院一众京剧大咖带来的传统经典京剧《四郎探母》在泰州大剧院精彩上演,吸引了大批京剧爱好者;“梦承梅乡”群众艺术团表演的旗袍秀,让附近的居民纷至沓来;天德湖宾馆小剧场的脱口秀、“久久夕阳红”重阳节专场文艺演出……这些由泰州市文化惠民券工程资助演出的文化活动,不时在家门口上演,让广大市民充分感受到泰州文化建设带来的实惠。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南通市海门区打响“张謇故里·诗画海门”品牌,精心打造张謇历史人文记忆轴,成为学习传承张謇企业家精神、开展研学教育实践的综合性基地。 此外,海门区整合全区特色资源,策划并推出“学张謇,就到张謇故里来”亲子研学游精品线路。结合开展主题教育,海门区实施重温经典工程,复排《淘米记》《采桃》等经典海门山歌剧目,让广大群众感知历史温度,感受文化魅力。 播撒文化种子 当歌曲《爱你》的音乐响起,1996年出生的宿迁小伙儿王春与现场200余名青年就跟随节奏跳起舞蹈。这是由宿迁市宿豫区文旅局、文化馆举办的“随舞”活动。王春的动作潇洒自如,是全场的“C位”,他还是第一次同如此多的陌生人跳舞。 过去几年间,王春都在昆山打拼。如今,他选择回乡创业,经营一家街舞社。“街舞行业的兴旺与一个地方的文化产业发展息息相关。”他说,家乡的变化坚定了他回乡创业的想法。 过去,文化演出单一,年轻人参与相关活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主题教育开展期间,宿豫区文旅局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孙波在基层微调研中了解到,群众对单一的文化“供给-接受”模式产生了审美疲劳。 随着短视频兴起,越来越多的观众有了在网络上“表达”自我的机会,许多时长只有几十秒的舞蹈与音乐伴奏,有很高的关注度。经进一步走访,他们认为“随舞”这种形式不仅能消弭传统表演形式中演员和观众的界限,还能进一步促进潮流文化与民俗文化的融合。最终,一场总时长约两小时、由200多首热门短视频音乐构成的“随舞”活动应运而生。 为让基层群众享受文化红利,江苏一些设区市在常态化开展“送文化下乡”的同时,还组织乡村文艺工作者与基层剧团、文化馆老师进行师徒结对,有针对性地把文化的种子植入乡土文艺工作者的心田,为乡村培养“不脱岗”的文艺骨干。比如,镇江市着力构建更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优化文艺资源向基层、向农村倾斜,创新打造“乡村(社区)文艺播种计划”品牌,建立了300余人的文艺志愿服务团队。 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泰州市文广旅局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受众,采取精品剧目进基层等方式,在兼顾普惠性的同时凸显精准性。 他们将儿童剧、木偶戏送到中小学校,将综艺节目、小品、相声送到企业、军营。政府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也从单一的“送文化”向多元的“种文化”转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得到较大提升。 泰州市文广旅局局长钱建网表示,新时期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于是他们将目光聚焦全市正蓬勃开展的“泰有戏”小剧场建设,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与获得感。 作为新兴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文旅消费空间,公益小剧场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倾听老百姓需求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泰州并非个例。在无锡,不少群众曾反映公共阅读设施老旧等问题,为此,相关工作人员专程赴南京、苏州、扬州等城市学习取经,并向市民派发调查问卷1500余份。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无锡市积极调动各地各单位能动性和创造力,探索“钟书房”与咖啡、茶吧、花艺、文旅等结合的模式。一大批“钟书房”融入文化特色街区,点缀城市阅读新生活,成为市民阅读的网红打卡地。 在无锡市新吴区“钟书房”旗舰馆内,前来看书的年轻人络绎不绝。书、咖啡、艺术作品等多元文化载体在宽敞的书房中完美相融。目前,这样的“钟书房”在无锡有105家,以文化名人钱钟书名字命名的城市阅读空间,把无锡城变成了一座大书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12月18日 04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