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省级非遗舞貔貅传承百年

2022-08-08 19:48:09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高睿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高睿 广州舞貔貅看增城,增城舞貔貅看派潭佳松岭。作为起始于明末清初、一脉相传的佳松岭村张氏舞貔貅,在业内久负盛名,早在2007年,就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广州市增城区三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员。

图片1.png

  在增城派潭镇佳松岭村,舞貔貅已有170多年历史,是当地客家人逢喜事都要举行的表演活动,除了表达喜庆吉祥及祈求好运,还蕴含驱灾辟邪之意。

  “扎马要稳、出拳要猛,如狮扑兔,虎步生风……”位于派潭镇西部的佳松岭村新屋社,一栋古色古香的清朝建筑里,年逾七旬的张永木精神矍铄,正在教授一群小朋友“习武”。张永木所教授的,正是被称为“客家醒狮”的舞貔貅。舞貔貅,为客家地区的传统舞蹈节目,又称“舞客家猫”“客家醒狮”。2007年,张永木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貔貅的传承人。

  舞貔貅又名“紫薇降貔貅”,是消灾辟邪的传统民间习俗。舞貔貅的表演以“采青”为主要线索,由5人共同演出。相传,唐僧师徒4人前往西天取经,途经一山区时,发现当地百姓深受瘟病之苦。因此,唐僧派孙悟空前往昆仑山石燕洞降服洞中的一头貔貅,并带领徒弟和貔貅下山为当地人驱瘟消灾。

图片2.png

  当地百姓对唐僧师徒几人和貔貅感恩不尽,于每年七月七日通过舞貔貅来表达对他们的敬仰和纪念。后来,逢年过节及喜庆日子,村民都会通过舞貔貅祈求平安欢乐。所以,舞貔貅表演中一定有沙和尚和孙悟空两个角色。

  派潭镇佳松岭村至今依然保存着完整的舞貔貅队伍,承袭也比较开放,时至今日,张永木已是自张古贤起的第四代传承人,无论是在醒狮圈还是张氏宗族间都颇有威望。佳松岭村的舞貔貅之所以在众多舞貔貅中保存得较为完整并脱颖而出,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传承发展。舞貔貅不仅是增城客家人特有的传统表演节目,也是广东客家文化的代表之作,它反映出岭南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除了表达喜庆吉祥和祈求好运的意图外,它更承载着当地客家人的古朴民俗风情,是客家各宗族间和谐相处的重要纽带之一。

  为了防止舞貔貅制作和表演技艺出现断代失传的危险,自2005年以来,增城区相继制定了不少有关舞貔貅技艺的保护措施,并予以经费支持。2007年,佳松岭舞貔貅正式被列为广东省第二批、广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派潭中学和佳松岭村建设了2个市级非遗传承培训基地。

  此外,为加强作品创新和传承,貔貅队经常参加省市区重要非遗展演和比赛,还组织高校对舞貔貅开展文创开发和专题研究。广州周边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商学院、华立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高校,更是佳松岭村舞貔貅调研的常客,也为此做了大量的宣传和弘扬工作。

  据悉,目前舞貔貅传承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派潭镇党委、政府和佳松岭村委协同学校,将舞貔貅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纳入到教学课程中,目前在派潭中学和派潭二小都设有舞貔貅教学基地,由张永木担任老师。二是佳松岭村的张氏族人,由于对自身宗族舞貔貅的高度认可和热爱,家家户户都会主动将其小孩交予张永木学习舞貔貅,以此代代传承发扬舞貔貅文化。

  编辑:胡妍


相关推荐


科学强国 绿色发展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