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沦陷前为何工厂没能内迁?当局抱侥幸心理

2016-07-05 08:58:33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朝画西施 字号:T|T

  “此外,粤省当局对日军南犯抱有侥幸心理。当局认为,日军虽不会放弃对广东的侵略,但以日军目前的兵力所限,以及广东作为英国和法国势力范围的关系,日军在近期内,不可能进攻广东。”黄菊艳说,因此,虽然国民政府屡次敦促,广东当局却没有把工厂迁移内地的决心,而幻想依赖外国人来保证各厂安全,即将省营工厂改组为有限公司,加入外资,工厂悬挂外国旗帜,雇佣外籍工程师,对外以厂长名义,负责对外交涉。直至广州沦陷前,国民政府有关部门与广东省当局就工厂迁移问题的协商,未有实质性进展。

  当日军在大亚湾登陆时,省营工厂只能将少量轻便而贵重的机件物品,匆匆运走,其余机器设备按照蒋介石的“焦土抗战”政策,准备一律予以破坏。后来,广州警备司令部在撤离广州前,将省营纸厂、饮料厂、士敏土厂、纺织厂炸毁。但因时间仓促,各厂破坏并不彻底,以后被日军占据经营,机器设备被其劫掠。

  广州沦陷前夕,民营工业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工厂迁至香港和西江流域的德庆。大部分民营工厂未及迁移,处于鼎盛时期的民营工业随着广州的沦陷而遭受严重损失。由于广东工业无论官营或民营企业多未迁移安全地带,致广东近代工业随沿海地区的沦陷而遭受致命的打击,原有基础被摧毁,此后,直至广东解放,都未能恢复抗战前水平。

  战后索赔

  理直气壮发文

  责令日本赔偿

  抗战胜利后,面对巨额的社会经济损失,广东省政府曾对全省财产损失进行统计与估算,并发文要求日本归还物资与进行赔偿。

  广东省省营肥田料厂在抗战期间遭敌摧毁,其中以硫酸铔部分损失最惨。为了恢复生产,肥田料厂向政府申请救济未果之后,拟打算向美国贷款,在粤兴建硫酸铔厂,但由于当时国内政局关系,短期内无法实现。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