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航天梦,在那一刻扎根发芽

2024-03-29 09:39:22 来源:人民网 作者:周晶 冯春昉 责任编辑:王一 字号:T|T

  “我们每个人都是靠着一天一天的努力和坚持,一步一步地把自己雕琢成了现在的样子。”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在参加人民网《青年说》栏目录制时说。

  “每次任务的结束就是下次任务的起点,每一名航天员都是这样,从返回地面的那一刻,所有的东西就全部归零了。”2022年12月4日晚,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刘洋第二次圆满完成飞天任务。

  2012年,刘洋作为中国首位飞天的女航天员出征太空,她的名字顷刻间家喻户晓。

  刘洋与航天结缘始于1997年。那年她以超过录取分数线31分的成绩考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也就是现在的空军航空大学,在那里,雏鹰振翅飞向蓝天。

  成为航天员之前,刘洋是一名飞行员。一堂课上,老师提起人类首位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员,感慨地说,“中国是嫦娥的故乡,太空不能没有中国女性的身影!”这句话悄悄地在刘洋心里扎根发芽。

  2010年,刘洋光荣地加入中国航天员队伍。

  让人头晕恶心的前庭训练,泰山压顶般的离心机训练……30多门基础理论知识、八大类140多个训练科目,挑战生理极限的训练项目接踵而至。

  “我也曾怀疑过自己是否能够胜任,但时代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实在不舍得轻易放弃。”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极限挑战,刘洋也一度迷茫过,“但你的能力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012年3月,经过2年多的刻苦训练,刘洋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成功入选神舟九号飞行乘组。同年6月16日,刘洋踏上飞往太空的征程。2022年6月5日,刘洋二叩苍穹。

  在这十年里,她当选全国妇联副主席,成为清华大学博士,获聘“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与此同时,刘洋未忘记自己最根本的职业“底色”——航天员。她将更多时间投入训练备战,为再战太空做准备。

  为保障航天员太空行走任务,航天员需要穿着水下训练服在地面水槽中进行大量训练,掌握失重状态下运动的协调性、姿态控制,以及空间运动、空间操作、运送货物和维修作业等活动的方法与技巧。“要在深度10米的水下克服水的阻力,每天进行4—8小时的操作训练,结束上岸已经是大汗淋漓,身体透支,一测体重,往往会轻2到3斤的重量,吃饭拿筷子的手都在抖。”刘洋说。

  2022年9月1日,刘洋从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实施舱外活动,当她完成所有既定任务,返回出舱口时,看着舱外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万里山河壮美时,情不自禁地感叹:“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

  谈及两次飞天任务的感受,刘洋说,“这十年恰好是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的第二步和第三步。从‘神九’到‘神十四’,从‘一室一厅’的天宫一号太空实验室到‘三室一厅’的中国空间站,是跨越式发展的十年,充满骄傲和自豪。”

  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随着梦天实验舱的入列,中国空间站三舱两船的构型基本完成,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建造了“太空家园”。

  “中国空间站不仅是中国人的太空家园,也是全世界喜欢和平探索宇宙的人们共同的‘太空家园’,这是中国的底气,中国的胸怀。”刘洋说。

相关推荐


科学强国 绿色发展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