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廷栋:让盐碱地上开出油菜花

2023-09-07 10:16:16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吴君 责任编辑:媱阅 字号:T|T

  核心阅读

  年过八旬、与油菜打交道60多年,“油菜院士”傅廷栋带领团队育成80多个油菜品种,为油菜耐盐碱种植推广奠定品种基础,为不同地区提供盐碱地修复和改良方法。如今,他仍不停歇,带领团队为盐碱地治理贡献力量。

  湖北武汉,在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经常能见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身白大褂,斜挎着黄色布包,穿着长筒雨靴,穿行在油菜试验田里,不时低下头,用笔记录油菜的各项数据。

  老人叫傅廷栋,年过八旬,与油菜打交道60多年。他发现了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带领团队育成过80多个油菜品种,被人称为“油菜院士”。

  “我国有大片盐碱地可开发利用,我们正在努力研究和选育耐盐碱油菜品种,用于修复和利用盐碱地。”傅廷栋说。

  “搞农业科研没有什么窍门,就是要多到田里去观察”

  1938年,傅廷栋出生在广东省郁南县连滩镇。1956年,他考取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4年后,又师从油菜遗传育种学家刘后利,成为新中国最早一批油菜遗传育种方向的研究生。

  油菜是喜冷凉作物。秋冬季节,傅廷栋还能在学校的试验基地做研究,可到了夏季,炎热的南方已经不再适合油菜播种。为了科研任务能继续进行,每年5月武汉油菜收获后,他就带着团队前往云南、甘肃、青海等地进行夏繁加代工作,这样一年就能做两年的事。

  60余年里,从“小傅”到“傅老”,傅廷栋选育成功的杂交油菜品种,有力解决了我国油菜产量和品质两大问题。1991年,傅廷栋获得国际油菜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奖——GCIRC(国际油菜研究咨询理事会)杰出科学家奖。傅廷栋说:“搞农业科研没有什么窍门,就是要多到田里去观察,多深入实际,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999年,傅廷栋和团队在甘肃进行油菜夏繁时发现,每年7月小麦收获之后、10月中旬严冬来临之前,当地雨水仍然较多,光热条件也较好,地里却不种东西了,形成了秋闲地。“西北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不少土地耕作前需要改良,不然很多庄稼无法很好生长。”傅廷栋说。

  目前,世界各国改良盐碱地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但区域盐碱地治理与利用上还存在投入大、时间长、效益低等问题。傅廷栋发现,如果能在广大的盐碱地上复种饲料油菜,只需要70天左右的生育期,油菜就能成苗开花,虽然不能成熟收油菜籽,但可以把油菜当作青饲料。“这不仅能解决北方冬天畜牧业缺少新鲜饲料的问题,种出的油菜还可以做绿肥,改良盐碱地。”傅廷栋说。

  “选育的优质油菜品种,在绝大多数盐碱地上能够存活”

  熟悉傅廷栋的人都知道,他每天不在实验室、办公室,就在油菜试验田里。

  “下田有瘾”的傅廷栋和团队育成80多个油菜品种。其中,1999年,他和团队成功选育了“华油杂7号”。2003年,该品种通过原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鉴定,并被逐步扩大示范和推广范围。“这个品种高产、优质、抗(耐)病,比其他品种耐盐碱,可以在盐碱地上试种。”傅廷栋回忆,2007年秋天,在江苏省盐城市一片新垦滩涂盐碱地上,团队首次试种了300亩的耐盐碱油菜品种“华油杂7号”。

  第二年5月,傅廷栋和团队在盐碱地上种的油菜亩产油菜籽超过130公斤,当时全国的油菜平均亩产油菜籽不足120公斤。试验的成功,让傅廷栋很高兴。“可是我国盐碱地有三大类,除了江苏盐城这些以氯化钠为主的沿海盐碱区,还有以碳酸钠、碳酸氢钠为主的东北苏打盐碱区,以及以硫酸盐、氯化盐、碳酸盐为主的西北内陆盐碱区,在其中一类盐碱地上成功种植油菜,并不能代表能在其他类型的盐碱地上取得成功。”傅廷栋说。

  为了在不同盐碱地上种植油菜,傅廷栋带领团队走南闯北,提取了各大盐碱地的土壤样本,制成全国盐碱地数据库,并在华中农业大学的油菜实验室里,用数百个培养皿精准模拟油菜生长场景,还原了一套油菜的盐碱地培养链。“我们从这些试验油菜中选育出耐盐碱性更强的品种,再投入到各地实地种植,并做机理及基因定位等相关研究。”傅廷栋介绍,除了适应性研究,他们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耐盐碱油菜的抗病性育种工作。

  数千次尝试之后,傅廷栋和团队最终从3000多份油菜资源中筛选出40多份耐盐碱材料,并筛选、育成“华油杂62”“饲油2号”“华油杂158”等耐盐碱性好且抗病性强的油菜品种。“选育的优质油菜品种,在绝大多数盐碱地上能够存活,不同的品种在不同的盐碱地上长势也不一样,这为我们做油菜耐盐碱种植推广奠定了品种基础。”傅廷栋说。

  “要研究出更多耐盐碱油菜品种,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2015年以来,傅廷栋和团队在全国三大类盐碱地区布置几十个示范点,试种了超过50万亩的耐盐碱油菜品种。结果表明,耐盐碱油菜适应盐碱地的效果显著。

  与此同时,傅廷栋团队选育的耐盐碱油菜品种得到大面积种植,在内蒙古、吉林、新疆等地的一些盐碱地,耐盐碱油菜的青饲料亩产可达5000公斤。“我国北方有秋闲地4000万—6000万亩,如能复种2000万—3000万亩饲料油菜,可供6000万—9000万头羊羔生长所需的青饲料,缓解饲料供应矛盾。”傅廷栋说,如果将耐盐碱油菜翻耕作绿肥,用5年左右时间,就有可能将盐浓度为0.4%—0.6%的盐碱地荒地改良为质量中等的良田。

  “除了以上两大价值,耐盐碱油菜抽薹时,可作为一种新型蔬菜,口感爽脆,味道甘甜,每公顷菜薹产值达1.5万元;采收菜薹也不影响油菜开花,可以发展油菜花旅游;耐盐碱油菜如果和粮食作物轮作,还能帮助下茬粮食增产,形成良性循环。”傅廷栋说,“各地需要将盐碱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发展特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有机结合,寻找盐碱地改良利用与生态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在实现农牧结合的同时解决传统盐碱地修复利用的难题。”

  如今,傅廷栋仍然专注于耐盐碱油菜的新品种研究和生物创新,为不同地区提供盐碱地修复和改良方法。“我已经80多岁了,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团队发展得更好,要研究出更多耐盐碱油菜品种,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他说。

相关推荐


科学强国 绿色发展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