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走了,又好像没走”——追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应急管理局干部薛强、张卫东

2022-09-13 11:06:16 来源:央视网 作者:富强 许晓东 李波 责任编辑:王一 字号:T|T

  “今天大雨,有牧民受灾等我去救援。你不用担心,早点睡吧,我明早就回来……”薛强对妻子刘宇燕说。

  “有位牧民打来电话说家里涨水了,我得和同事一起去现场救援。”张卫东对妻子张唯伟说。

  这是薛强和张卫东分别在电话中跟妻子说的最后的话。

  他们说的救援,发生在8月2日。当晚,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明安图镇突降大雨,局部有暴雨,短时间内最大降雨量达57.2毫米。明安图镇周边部分嘎查出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部分地区洪流聚集,水势凶猛。

  作为分管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和自然灾害股股长,薛强和张卫东在当晚22时34分接到乌宁巴图嘎查都北小组牧民求助的消息后,携带了部分应急装备第一时间赶往受灾现场进行救援调度。在汛期,他们习惯了随时做好救援调度的准备。

  就在他们行进至省道S222线乌宁巴图嘎查路段时,暴涨的洪水冲上两米高的路基,将他们乘坐的救援车辆冲翻,二人被洪水卷走,不幸牺牲。

  薛强只有29岁,张卫东只有31岁。他们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在面对应急救援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人民的利益。

  记者来到正镶白旗,沿着薛强和张卫东生前的足迹,探访两位年轻干部奋斗过的地方,听他们的亲属、同事,以及周边群众讲述他们的感人事迹。

  一次永别的救援

  8月初,正镶白旗所在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草原气候区都在经历着干旱和偶尔突发的急雨。“十年九旱,还有可能水灌”,是牧民描述当地气候最具特点的一句话。

  “这里的水灌和南方不一样,干旱的土地难以在短时间内吸收水分,因此急雨很容易汇聚成湍急的洪流。如果雨下得很大,就有可能造成洪涝灾害。”明安图镇副镇长包宏斌是土生土长的正镶白旗人,他说,30多年了,没见过下这么急这么大的雨。

  S222线乌宁巴图嘎查路段是明安图镇前往北部伊克淖尔苏木和乌兰察布苏木的必经之路。越往北走,草原的面积越大,景色越美,人烟也越稀少。乌宁巴图嘎查的牧场并不大,大多都集中在缓缓的山坡上,牛、羊、马奔跑在草地上,山脚是零星的牧民家,大多是矮矮的砖房。

  8月2日当晚,那辆救援皮卡车从正镶白旗应急管理局出发时已开始下大雨,在前往都北小组的路上雨越下越大。皮卡车上有三名救援人员,薛强、张卫东,开车的是同事那日苏。那日苏是这次三名救援人员中唯一的幸存者。他们顶着暴雨进入牧区,开始了他们习以为常的工作——救援和核灾。

  正镶白旗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设置在应急管理局,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也设置在应急管理局。薛强还有一个身份,就是防汛抗旱办秘书长。只要牧民家中有灾情,他必定会去现场核实、调度、指挥。

  这一晚,他们要救援的是一位叫韩德忠的牧民。韩德忠的家里,水已经淹到了屋内,情况紧急,他拨打了乌宁巴图嘎查村支书图日根巴雅尔的电话。图日根巴雅尔立即前往韩德忠家帮忙救援,并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报告险情。

  接到险情之后,正在值班的薛强、张卫东通知那日苏即刻赶往单位,准备出发救援。不幸的是,三名救援人员还没有赶到牧民家,就被湍急的洪水冲走,最终没有见到心心挂念需要救援的韩德忠。

  那日苏回忆,原本就特别黑的牧区再加上瓢泼大雨,前方一片模糊,车灯光未及之处,什么也看不清。因此,皮卡车在路上开得缓慢谨慎。15公里左右的路程,他们开了近一个多小时。

  夜晚牧区的黑,正镶白旗应急管理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张大威带记者体验了一次。8月17日晚,张大威和记者来到事发地。除了车灯照得到的区域,其他地方是看不清的,更别说下着倾盆大雨。

  那天晚上,他们的救援车经过一处沟谷上方的桥面时,原本无水的路面上洪峰突然来袭,越过桥面,直接连车带人冲进全是洪水的沟谷。紧急情况下,三人从车门和车窗逃离。那日苏在洪水中还一手夹着重心不稳的薛强,极力想抱着薛强不让洪水冲走。可就在这时,洪峰再次来袭,彻底将三人冲散。

  等那日苏再次醒来时,他躺在距离事发地几百米开外沟谷的岸边,嘴里全是泥浆。爬上岸的那日苏声嘶力竭地喊着薛强和张卫东的名字,可无论他怎么呼喊,也没有回应。

  这一刻,那日苏知道情况危急,想打电话给局里值班室,无奈手机也被冲走了。几百米外的一处亮光吸引着那日苏,他朝着亮光走去。这亮光是一位牧民家监控器上的灯发出来的。那日苏走到第一个牧民家敲门时,无人回应。走到第二个牧民奥古特根家,他颤抖地说了好几遍自己是救援人员,奥古特根急忙把手机给他并拨通了电话。

  值班室接到那日苏的电话时已是次日零时30分左右,距离他们出发救援已过去近2个小时。正镶白旗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赵德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同事紧急集合,奔赴现场搜救薛强和张卫东。

  8月3日2时多,薛强的遗体在距离事发地约2公里处被找到。

  8月3日6时多,张卫东的遗体在距离事发地约5公里外被找到。

  奇迹,没有发生。薛强和张卫东牺牲了,这是一次永别的救援。

  8月18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事发地。洪水侵蚀的印记依然还在,道路一旁的电线杆上,有乌宁巴图嘎查第一书记哈斯朝克图在那天记录的最高水位标记,距离路面大约1.5米,距离沟谷大约4.5米。沟谷中,到处是从上游随着洪水滚落下来的大石块。在事发地下游一公里处,一块汽车前机顶盖写着4个大字——应急管理。

  韩德忠得知薛强和张卫东牺牲的消息后,一时说不出别的话来,只是红着眼圈不停地说:“太可惜了,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图日根巴雅尔说:“他们是为救援少数民族群众而牺牲的。他们走了,石榴籽抱得更紧了。”

  在平凡岗位留下温暖记忆

  “快半个月了,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时不时地会梦到两位年轻的兄弟。工作还得继续,职责所在、未敢懈怠,我们也必须振作起来,否则对不起他们。”这是赵德见到记者时哽咽说的几句话。

  赵德把全局的人都称作兄弟姐妹。他说,薛强和张卫东走了,又好像没走。

  薛强和张卫东良好的品质与工作信念很难让人遗忘,留下了一些温暖的记忆碎片。对于正镶白旗应急管理局职工来说,关于薛强和张卫东的故事仿佛什么都记得,又仿佛什么都记不太清了。记得是因为他们都具备应急人坚守的初心和使命,记不太清是因为这太过于平常。

  薛强和张卫东的办公室在电梯口旁边,坐落在北侧。张卫东的座位左侧对着门口,正面对着的是薛强的办公桌。同事现在每次走过时,总是看到办公桌座位是空的。

  薛强的桌面上摆放着4个待阅的文件材料,有的是关于防汛抗旱和冶金工贸类企业安全监管的,还有的是党员干部浏览的文件。他的办公电脑里还有待完成的《正镶白旗洪涝灾害报告(续报)》《防汛安全检查隐患问题》等文件材料。一旁的柜子里,放着随时准备上火场要穿戴的作战服、头盔和其他装备。

  张卫东的办公桌上有一瓶他没有喝完的饮料,数不清的文件材料在一旁摆放着,是他已经处理完和待处理的。

  8月17日晚上,是那仁满都拉值班的日子,他和薛强还有张卫东在一个办公室。记者走进他们的办公室,那仁满都拉坐在工位上,看着一旁空着的两个座位发着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发现记者站在门口。“来来来,请坐。不好意思,刚才愣神了。一个办公室少了两位朝夕相处的同事,我心里空落落的。”那仁满都拉也对记者说了同样的话:“他们走了,又好像没走。”

  在那仁满都拉的印象里,薛强和张卫东总是最早到单位和最晚离开单位的两位。“应急管理事业就是如此,时刻准备出发,时刻准备赴汤蹈火,时刻以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重。他们是把人民装在心里的人,是把牧民的安全放在心上的人。”那仁满都拉道出了应急人的工作状态和职责所在。

  在汛期,薛强和张卫东都特别忙,而且特别负责。这是那仁满都拉对两位同事最直白的评价。薛强和张卫东的忙且负责,记者在办公室秘书董永芳那里得到了印证。

  8月2日17时许,是薛强与董永芳最后交流的时刻。只要遇到可能会出现自然灾害的天气,正镶白旗应急管理局微信公众号都要发布天气预警和应急科普知识相关链接。

  当天,薛强来到董永芳的办公室,坐在她的旁边,一边看着她编辑预警信息,一边跟她说注意发布内容的相关注意事项。大到转载什么内容,小到标点符号的使用,薛强一直在盯着。

  “8月2日17时28分,这个时间点我不会忘。这是微信公众号发布薛局审核过的最后几条链接的时间。”董永芳说,薛强牺牲的第二天,看到他办公桌上展开着的、还未批完的文件,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他加班时的身影。“想到他面对众多工作时依然开朗的笑声,遗憾的是再也看不到、听不到了。”董永芳接着说。

  张卫东对于董永芳来说,同样也是特殊的。董永芳来到正镶白旗应急管理局接触的第一个人就是张卫东。“我是当地牧民家的孩子,牧区离单位很远,到这里工作就想在周边租房。”董永芳回忆说,张卫东很热心,带着她熟悉办公环境和同事,还帮她打听租房子的事。“张卫东写材料的时候,有些词一时想不起来,也会到我这儿来问,他一心想把相关文件的精神传达到位。可是,他以后再也不会来问了。”像其他同事的感觉一样,望着薛强和张卫东的办公桌,董永芳喃喃自语,他们走了,又好像没走。

  当了一年零两个月的副局长

  2021年6月,因工作需要,薛强离开了正镶白旗自然资源局的工作岗位,担任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对他来说,要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首先要弄懂、弄通应急管理行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从一线做起,是薛强一直坚持的理念。

  薛强(左)开展安全检查。

  石磊是冶金工贸监督管理股一名有冶金专业技能的监管人员。他告诉记者,今年4月初,薛强在分管自然灾害工作的情况下,同时分管冶金工贸安全监管工作。面对全旗规模大小不一、安全环境参差不齐的企业,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翻阅企业设计规范以加深对企业安全状况的掌握,不断学习国家、行业的政策标准,并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尽早熟悉业务工作。这是我在薛局身上看到的认真。”石磊说,虽然整个旗工贸企业数量不多,只有20多家。但今年4月至7月,薛强带着专家,有记录的开展执法加服务次数就有25次。

  “收到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的文件,他当天就把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背得滚瓜烂熟。在之后去企业开展执法检查时,他向各企业负责人介绍了相关内容,并组织企业开展学习。”石磊说,在很短的时间内,薛强就已经对安全生产工作融会贯通了。

  7月29日,薛强找到石磊说,原本要联合发改委对12家新能源企业开展一次联合检查的事,因为防汛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只能往后推了。而这一联合执法计划,也不会再有薛强的身影。

  在此之前,薛强还分管过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1年多的时间,他累计深入危化品经营使用和冶金工贸企业开展安全隐患巡查121家次,实地排查、整治安全隐患860余条,指导企业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40余条,并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为正镶白旗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夯实了基础。

  一直把群众安危装在心中的薛强,在救援现场也同样展现出一名应急人的忠诚和担当。

  2021年11月21日20时30分左右,正镶白旗气温骤降、暴风雪突袭,明安图镇前往伊克淖尔苏木的一路段,形成长达1.5公里的“梗阻”道路,致使行驶至此路段的3辆车6人被困。

  接到求助电话后,薛强以雪为令,闻令而动,紧急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救援。在能见度不足5米、道路积雪结冰大型救援车无法继续向前行驶的情况下,薛强带领队员带上铁锹、安全绳等救援器材,忍着近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迎着凛冽的寒风,对受困车辆实施紧急救援。

  现场环境恶劣,无法使用机械设备实施救援。薛强和其他救援队员只能用铁锹、用双手一点点把被困车辆底部和轮胎周边的积雪刨出。历经4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成功将受困车辆和6名群众安全救出来。

  今年4月5日,是薛强来到应急管理部门过的第一个清明节。凌晨4时,他就带队在各易发火情的草原、林场、公墓等地巡查值守。那天,正镶白旗西山公墓、那日图嘎查、乌金岱嘎查3地先后发生火情。

  同事春刚回忆说,薛强驱车带队行驶150余公里辗转3地进行扑救。“在乌金岱嘎查救援现场,干燥的空气和较强的风力增加了救援难度,火势趁着大风迅速蔓延。薛局冷静分析情况后,带领救援人员冲进滚滚浓烟与火魔搏斗……”春刚说,大火灭了又燃、燃了又灭,在救援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扑灭了大火。

  “事后,我们大家都灰头土脸的。薛局戴着眼镜,眼圈部分没被熏黑,变成了白眼圈的‘熊猫’。虽然被熏得够呛,但是成功扑灭大火,大家都特别自豪。”春刚说。

  在担任副局长一年零两个月期间,薛强走企业、上火场、抗洪水,不仅筑牢安全生产基本盘、基本面,而且用实际行动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在实践中彰显。

  不畏艰险逆行而上的自然灾害股股长

  张卫东是2019年机构改革后来到正镶白旗应急管理局的,之前,他从过军、当过消防员。无论是军人,还是消防员,抑或是应急管理局干部,他都把为人民群众服务记在心中。

  张卫东(右)参加应急演练。

  2013年12月,转业后的张卫东进入正镶白旗消防大队,成为一名政府专职消防队员。

  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初,正镶白旗遭遇严重大旱,特别是入冬以来一直没有下雪,农村牧区家家户户都购置了大量饲草。

  2014年1月30日至1月31日,正逢除夕夜和正月初一。两天来,正镶白旗消防大队先后接到了4起饲草垛引燃导致的火灾报警,火灾地点分别在4个苏木的不同嘎查,几地之间相隔100多公里。“每场火灾,张卫东都全程参与,昼夜不休连续奋战了两天两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为30余牧户挽回财产损失100余万元。”边振宇是张卫东之前在消防大队的队友,也是他生前在应急管理局的同事。边振宇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张卫东一起参加的这场灭火战斗。

  张卫东在局里有个外号叫“搬运工”,大家似乎都知道他为牧民送水的暖心时刻。

  2017年4月29日,星耀镇新河村自来水管道冻裂,新河村100余户200余人面临着断水问题。张卫东听说后,化身“搬运工”,来回驱车往返3趟,累计180余公里不停奔波,先后运送生活用水45吨,为群众解了燃眉之急。

  在同事看来,不畏艰险逆行而上,似乎成了张卫东身上的标签。

  2020年11月底,正镶白旗普降大雪,最低气温一度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在伊和淖尔苏木查干乌苏嘎查,一名女子带着刚满3岁的孩子驾车在返家途中,被大雪困住。

  接到应急救援电话后,张卫东和12名同事立即前往救援。当他们赶到事发地点时,车辆已被大雪淹没。为了防止使用工具伤及车内人员,在确定被困车辆位置后,大家徒手刨了半个多小时才把积雪刨开,救出了被困群众。同事刘伟回忆说:“刚把车内被困的孩子抱出来,张卫东就立即脱下自己的防寒服裹在了孩子身上,不停揉搓孩子的四肢,给孩子驱寒。”

  张卫东还有一个身份,是县级灾害信息员。做好核查灾情,准确上报灾情信息,帮助农牧民申请灾情救助,他把这些当成头等大事来抓。

  正镶白旗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王利明回忆,有一次在一位牧民家核灾时,张卫东看到牧民家死了很多羊,棚圈也塌了,损失不小。张卫东耐心地对牧民讲解补偿标准,说:“大爷你放心,我是党和政府派来帮助你的。”

  “今天挑重担,明日当骨干。”王利明说,这是张卫东生前常与他讲的话。张卫东知道,局里正大力培养他,起到一名股室负责人的标杆作用。

  他们都是家中的独子和顶梁柱

  薛强和张卫东都是家中的独子,也都是顶梁柱。突如其来的不幸,给两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悲伤。

  薛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的背后有两对父母的默默支持和鼓励,也有和妻子共同构筑的温馨港湾。他心有坚守,职有所在,常年值班备勤,很少回家陪伴父母。

  薛强曾经对同事说:“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付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就要对得起这个称号。”

  2021年5月20日,是薛强和刘宇燕结婚一周年纪念日。因自愧陪伴妻子的时间太少,薛强在微信朋友圈里感慨道:“老婆,结婚这一年,我不能经常伴你左右,让你一个人承受了太多的委屈,你也为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太多艰辛。老婆,因为有你,每一年的今天都不一样。”

  薛强离开的那天,刘宇燕看着他们的结婚照流泪说:“2020年5月20日领证,2021年5月8日典礼,2022年8月3日将你归还……过于短暂,但是我很爱你,今后会替你爱自己,爱两个爸爸,爱两个妈妈……”

  赵德对记者说,薛强结婚不久,还没有孩子。他的家人最大愿望就是在家人百年后,能有位给薛强扫墓的人。

  张卫东同样有个温馨的家庭,他和张唯伟还有一个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的2岁多的孩子。家境一般的张卫东在工作之余经常陪伴家人,很少给自己花钱。

  2017年8月2日,张卫东和张唯伟步入婚姻的殿堂,每年的这天都是他们幸福甜蜜的日子,而2022年8月2日,这些美好却永远地停留在了他妻子的记忆中。

  张唯伟告诉记者,这几年张卫东自己从来没买过新衣服。“我给他买的新衣服他也不舍得穿,还有好几件连标签都没拆的衣服放在衣柜里。”之所以这么节俭,是因为张卫东今年有个愿望,就是攒够3万元,带着孩子再去北京复查一次。

  “我和卫东到北京走了很多家医院,无奈孩子还小,现在还不能做手术,要等到6岁后。那个时候,手术如果顺利完成,张卫东也会欣慰的。”张唯伟强忍着眼睛里的泪花,红着双眼说,“以后,只有我一个人带着他去北京复查了。”说到这里,张唯伟流下了抑制已久的眼泪。

  虽然张卫东生活上对自己很节俭,但同事有困难他却毫不吝啬。有位同事的孩子得了白血病,局里组织了两次捐款,张卫东共捐了1000元。

  在赵德眼中,薛强和张卫东都是兢兢业业工作的好兄弟。一次他们俩晚上主动加班,赵德来到办公室强行将他们赶走。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两人像约好了似的,又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直至深夜。

  还有一天晚上,薛强从企业检查完回到办公室,张卫东参与完救援回到办公室,两人一人一袋干脆面,啃得正香。“刚好被我看见,我抢走他们手中剩余的干脆面,带着他们到附近的小菜馆点了一份水煮鱼和一份木须肉。”说着说着,强忍了好几次的泪水也从赵德眼中流了下来。

  薛强和张卫东牺牲的那天,许多群众慕名前往殡仪馆吊唁,自治区、盟、旗有关部门和同志也前去慰问家属。

  赵德对记者说:“局里会将他们的照片和事迹做成展板,并将两位同志的执法服装和执法证号永远留存下来,在局里宣传阵地醒目位置展示。局里每年定期为两位同志集体扫墓,让现在和以后的职工,不断学习他们身上一心为民的情怀和大爱精神。”

  目前,当地各部门正在学习两位英雄的先进事迹,他们的故事将被更多的人铭记。(作者:富强 许晓东 李波)

相关推荐


科学强国 绿色发展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