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技艺,一代代守望者心手相传 一个传统,刻印着古老的文化记忆 守望文化遗产,传承中华血脉 《小康》杂志与时代记忆联合推出【匠人说】系列, 立足于优秀传统手工艺文化, 多方位、全角度探知各类非遗项目, 挖掘文化传承背后的精彩故事, 记录非遗人一生的坚守与光荣, 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泥塑技艺传承人/黄泽富 黄泽富,男,汉族,余庆县白泥镇人,1948年6月生,农民泥塑艺术家、泥塑技艺非遗传承人、贵州工艺美术大师、贵州陶瓷艺术大师、世界绿陶发明第一人。 泥塑 泥塑,俗称“彩塑”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在2006年5月20日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泥塑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新石器时代以后,中国的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被誉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就是唐代杰出的代表。 泥塑技艺经过千年的传承,创作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衍生出了很多种类,其中手工艺匠人黄泽富的作品独树一帜。 黄泽富从事泥塑工艺50余年,以善塑泥牛著称,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贵州省陶瓷艺术大师、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泥塑是黄泽富祖上传下来的手艺,从小他就跟着父辈学习泥塑并逐渐爱上了这门手艺。因家境贫困,读书到小学三年级他就辍学了,但他自学绘画和泥塑,成就了一门精湛手艺并靠此养家糊口。 随着泥塑生意逐渐发展壮大,2009年7月,黄泽富创立了遵义泥牛黄工艺品有限公司,从事泥塑艺术品研发、加工、销售及泥塑文化传播,作品先后荣获“瓮福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能工巧匠选拨大赛雕塑类一等奖、中国第一届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一等奖、第二届长江流域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等奖项。2014年,黄泽富被聘请为贵州省旅游产品研发中心专家。2018年,黄泽富技能大师工作室(市级)成立,作品入选“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 2013年,黄泽富获得国际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银奖。其作品远销海外,深受国外爱好者的喜爱。 2014年,荣获贵州省文化厅特色文化产品称号。 2015年,中国第一届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一等奖。 2016年,第二届长江流域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 2016年,经过多年的刻苦研究,发明了天然绿色陶瓷的烧制技术,并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了专利证书,成为了天然绿色陶瓷世界第一人。 黄老师在最开始创作学习的过程中,先选用具有一定粘性而又细腻的土质,经过捶、打、摔、揉,制出原型,在利用自己的雕、塑、捏等技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过修改、磨光、晾干后即可。最后一道工序是着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一般着色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吸收彩绘颜色,彩绘的颜料多用品色,调以水胶,以加强颜色附着力。 尽管年已古稀,但他依然会背着背篓上山采集陶泥,然后回到公司进行泥料加工、制坯、烧窑。他捏牛时从不画草图,因为他熟悉牛的肌肉、骨骼、神态、目光,和牛的精神早已融为一体。 黄泽富说道:“泥塑不仅仅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技艺,更是中国非遗历史上宝贵的财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永葆匠心,为中国非遗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专题由《小康》杂志和时代记忆联合推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