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加大生态环境专项资金投入,去年下达专项资金34.37亿元

2024-03-27 16:49:31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汪蛟 责任编辑:李煦 字号:T|T

2023年,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有力保障,甘肃加大生态环境专项资金投入,全年累计下达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专项资金34.37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28.37亿元,同比增加2.8亿元,增幅11%;中央水污染防治奖励资金在黄河流域9省区中位列第一;中央大气污染防治奖励资金位列全国第一。省级专项资金方面,在“过紧日子”的前提下,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障生态环保投入,专项资金继续保持增长。在2022年原有部门预算基础上,增加500万元,达到6亿元,包括转移支付市州资金2.32亿元,省本级3.68亿元。

加强专项资金监管,实行“双公开”和“三结合”

据省生态环境厅财务审计处处长袁艺介绍,为不断规范和加强全省生态环境专项资金项目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印发《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专项资金奖惩办法(试行)》《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做好生态环境资金项目监督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环境保护业务经费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专项资金项目管理的通知》,修订完善《甘肃省生态环境厅机关政府采购内控管理办法》《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专项资金项目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职责,细化任务,从资金申报、分配拨付、项目储备、监督检查、绩效管理及责任追究等各层面进行严密规范,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实现资金项目全过程管理,确保资金高效安全。

同时,组织厅系统各处室、直属各单位和市州生态环境部门每月调度专项资金项目进展情况,每季度形成专题报告,每半年进行全省通报。采取督促市州自查、省厅抽查、专项帮扶检查等多种方式加强资金项目监督管理,切实提高专项资金监督的精准性、有效性。组织开展项目资金、财务收支内部审计,通报审计结果,明确审计整改要求,督促落实整改。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资金项目监督检查帮扶,针对资金支出缓慢、项目进展滞后、招投标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分类别、分阶段精准施策,提升监督效能。

此外,编制清晰明确、可量化可考核的绩效目标,通过日常监控、定期监控和重点监控等方式,各有侧重、分门别类实施绩效监控,动态跟踪掌握项目实施进展、资金拨付进度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形成定量和定性的实质性监控结果,为找准问题、及时纠错纠偏提供依据。对偏离绩效目标、预算执行率低的情况及时预警、督促抓紧整改,避免资金沉淀闲置。采取直属各预算单位、预算项目以及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自评,做到预算资金绩效全覆盖、全过程管理。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推进绩效目标、绩效评价报告“双公开”和部门预算公开、部门决算公开、绩效管理信息公开“三结合”。不断规范财务信息公开的内容、形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既做到时效性,更做到有质量。

扩展补偿主体,健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甘肃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省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意见》,继续鼓励市县开展黄河干流、黑河、石羊河、渭河、白龙江等流域生态补偿工作。推动全省12市18县(区)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其中张掖市、武威市、酒泉市所属3市9县区签订第二轮黑河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协议,兰州、白银、临夏签订第二轮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天水、定西、平凉签订黄河一级支流渭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庆阳辖区6个县、甘南辖区合作市、碌曲县、卓尼县均签订了黄河流域补偿协议,陇南、甘南签订了白龙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为巩固已有成果,进一步健全完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下达市州省级奖补资金1亿元。

在激励省内相关市州开展补偿的同时,积极协商相邻省份,进一步将补偿主体从省内扩展到省外,与四川签订了第二轮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与宁夏签订了《黄河流域(甘肃—宁夏段)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以天水、定西、陇南、甘南为重点区域,围绕渭河流域、白龙江流域、九甸峡水库水源地横向生态补偿工作开展调研,为探索符合全省实际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有益参考。

为加快实现黄河流域水源涵养高水平保护,切实保障兰州市刘家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多次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协调兰州市、临夏州政府推进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任务落实。经过督促协调和沟通对接,兰州市政府、临夏州政府于去年12月签订《兰州市刘家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生态补偿协议》,为有效推进刘家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保护打下坚实基础。

推动碳排放权交易,探索生态环保金融新实践

在完善市场交易机制方面,甘肃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2021、2022年)碳排放配额核定、发放、清缴和交易等工作,应清缴配额1.9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应发放配额1.8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配额缺口达34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截至2023年11月9日,全省20家电厂提前足额100%完成履约清缴,甘肃省第二个履约周期全国碳排放配额累计交易816.95万吨,成交额4.94亿元(其中累计买入量296.74万吨,成交额1.88亿元,累计卖出量520.21万吨,成交额3.06亿元)。

在CCER方面,提前做好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申报工作,按照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根据方法学出台进度,初步筛选了第一批推荐申报的CCER项目共23个,并持续更新项目库。

多元化补偿方面,甘肃积极探索实践生态环保金融支持路径,加大与生态环境部对接,协调推动3个总投资108.8亿元的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建设,累计获得金融机构授信19.58亿元;推动5个总投资97.2亿元的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建设,累计获得金融机构授信60.04亿元。强化技术指导、做好技术评审,择优推荐6个EOD项目参加国家审查,平凉市静宁县黄河流域葫芦河生态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陇南白龙江流域(武都段)水生态环境治理及生态农文旅康养融合项目2个项目已通过审查入库。(汪蛟)

相关推荐


科学强国 绿色发展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