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证监会统一部署下,沪深北交易所近日分别就《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也称为ESG报告)公开征求意见,强制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上市公司应在2026年4月30日前发布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有业内人士表示,《可持续发展信披指引》意在督促上市公司在追求盈利的同时更好贯彻新发展理念,指导上市公司更全面地揭示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成果。 据了解,未来我国三大交易所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规则体系、产品体系、服务体系,推动形成高质量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金融市场生态已成趋势。那么相关行业ESG 报告披露情况如何? 日前发布的《中国建筑材料行业ESG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对125家有经营性业务的国内企业近三年发布的相关报告研究发现,建筑材料企业ESG信息披露日益规范,信息披露对于国际评级机构的框架以及SDGs(联和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议题进行了积极响应,并逐步丰富了报告内容。 近三年建筑材料行业ESG报告发布比例逐年上升 水泥、混凝土等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相对较高 据最新统计,按国内建筑材料行业分类标准,目前,我国在国内外上市的归属到建筑材料行业的企业共有130家左右。《报告》选取的125家企业中,有A股上市企业86家,A+H股4家,H股(香港H股)33家,T股(台湾T股)2家。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简称国建认证)以及妙投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简称妙盈科技)相关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23年5月,125家建筑材料上市企业中发布ESG报告和包含ESG信息的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合计占到上市企业总数的45.6%。
需要注意的是,其余企业虽然未单独发布ESG报告,并不意味着其未对ESG信息进行披露。根据对相关公司年报的统计分析显示,未单独发布ESG报告的企业,绝大部分在年报中对环境与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相关信息进行了阐述。 《报告》显示,近3年来,建筑材料上市企业ESG报告(包含CSR报告以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发布比例持续上升。截至2023年7月,在建筑材料行业125家上市企业中,58家单独发布了2022年ESG报告,比2022年增加7家,同比增长13.7%;较2021增加16家,增长38.1%。 综合国建认证以及妙盈科技相关统计结果,对比A股和H股近两年单独披露ESG报告情况(含A+H股同时上市企业),A股企业平均报告率超过31%,建筑材料企业单独报告比例43%;H股平均报告率超过51%,建筑材料企业单独报告比例62%,而且建筑材料行业的单独报告率普遍高于平均水平。 此外,相较于非国企而言,建筑材料行业国企及央企发布ESG报告更为积极。据统计,125家建筑材料上市企业中国有企业22家,其中12家单独发布了ESG报告(包含1家央企),即样本中国有企业ESG报告的发布比例为55%。其余103家非国有上市建筑材料企业中,有46家单独发布ESG报告,占比45%。 从行业整体来看,水泥、混凝土等建筑结构材料类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相对较高。据统计,建筑材料上市企业主营产品涉及水泥、预拌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玻璃、陶瓷等25类,根据主营业务、生产工艺以及应用场景等原则,《报告》将企业对应划分为建筑结构材料、建筑围护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建筑材料设备设施、综合建材五个大类。 其中,主营建筑结构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类企业ESG报告发布比例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营建筑围护材料、建筑材料设备设施类企业ESG报告发布比例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建筑材料企业ESG信息披露日益规范 ESG报告多参考气候及可持续发展相关准则 《报告》显示,建筑材料企业ESG信息披露日益规范,报告质量逐年提升,在充分响应交易所监管需求的基础上,主动对标国际主流指标框架。 一些国内领先企业近年来开始逐渐引入 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TCFD (《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建议》)等国际主流披露框架,并回应相关评级机构关切的议题,一定程度上已与国外同行业企业不相上下。与此同时,部分建筑材料行业头部企业已逐步建立了规划完善的 ESG 治理体系,并付诸具体行动。 本报记者注意到,《报告》研究的125家企业中,不少公司采用了GRI作为首要依据。例如,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亚洲水泥(中国)控股公司、筑友智造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筑友智造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 据悉,GRI是目前相对最为全面、应用最普遍的ESG信息披露准则。以其为基础,《报告》又对其中57家已发布2022年ESG报告的建筑材料上市企业实质性议题识别情况进行调查发现,57家企业识别并披露环境合规的比例为53.4%,排放相关披露比例为69.0%,能源披露比例为65.5%,废弃物披露比例为69.0%,水资源与污水相关的披露比例为51.7%。 另外,研究发现,建筑材料上市企业ESG报告的环境类实质性议题存在较大差异,《报告》研究人员表示,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主营业务类型以及区域分布不同导致的。 从企业主营业务类型分析,水泥等建筑结构材料生产企业对于环境排放以及污染物管理予以高度重视,大部分样本水泥企业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废弃物排放以及污染物管理列为高实质性议题,这也是水泥企业的“两高”(即高能耗高排放)特性所决定的;而装饰装修材料、建材设备设施类等企业由于碳排放相对较少,企业普遍更为关注产品相关的废弃物管理等议题,温室气体排放与气候变化较少被列入高实质性议题。 从企业区域分布分析,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与生态环境条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对议题的识别。例如新疆地区的天山水泥将水资源管理列为“非常重要”议题,云南、台湾等热带、亚热带地区由于生态系统与物种多样,当地企业多将生物多样性纳入“非常重要”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业态和区域的建筑材料企业普遍认为环境合规是非常重要的实质性议题。 行业对于气候变化等重点议题的识别有待加强 国内企业在披露质量与响应程度上与国外企业仍有差距 《报告》显示,港交所响应气候相关披露要求的建材企业达到 93.8%,披露范围 1及范围 2 排放量的企业达到 93%,环境目标披露率也高达 93.4%。 然而,《报告》选取发布2022年ESG报告的 57 家样本企业进行研究发现,这些企业中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足七成,仅有 29.3%的企业考虑了TCFD“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框架,披露了相关气候变化内容,建筑材料行业对于气候变化等重点议题的识别还有待加强。这从建筑材料企业的 ESG 绩效评价情况也可见一斑。 而《报告》选取 了MSCI(美国明晟公司)、CSA(标普全球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 富时罗素以及妙盈科技(以下简称妙盈)、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财大绿金院)5 家评级机构的绩效评价体系,分析 了125 家建筑材料企业的绩效评价结果得知,温室气体排放是5家评级机构对环境领域关注最高的议题。 近年来,随着国内“双碳”进程的加速,水泥行业在碳减排技术部署、绩效改善方面有较大提升,在实际成效方面,国内水泥企业当前无论是在碳排放强度以及工艺技术水平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然而,从评级表现来看,国外企业却普遍高于国内。
例如,纳入MSCI 评级的我国建材企业共有 24 家,这些行业企业环境主题下碳排放得分普遍相对较低,有毒排放物与废弃物得分较高。 不过,《报告》相关分析人士表示,国内外企业评分差异的出现,更多的是国内外企业所遵循的披露方法与对披露质量的要求不同造成的。 据悉,国外企业对温室气体排放信息的披露基本上以 TCFD(2023 年 6 月,ISSB 新发布《IFRS S2 气候相关披露》,对 TCFD 框架进行了整合)为框架,国内企业近年来也开始逐步对碳排放信息披露进行规范化,如海螺集团 2021 年首次引入 TCFD 框架,对气候变化风险议题进行识别与评估。不过整体而言,国内企业在披露质量与响应程度上与国外企业仍有差距。 从《报告》研究分析来看,国内企业在战略和风险管理层面所披露的信息相对薄弱,在制定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过程中相对保守。 而上市公司进行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是未来的趋势和要求。沪深交易所在《指引》征求意见中,也强化碳排放相关披露要求。即上市公司除披露应对气候变化治理、战略相关内容外,还应当进一步披露气候适应性、转型计划、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排措施、碳排放相关机遇等事项。(乔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