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下的安徽长丰县杨庙镇马郢村,比平日里少了一丝热闹。这阵子,90后王义强驾驶摆渡车在农场、游客服务中心、民宿等地间穿梭忙碌,作为马郢乡村旅游合作社负责人、合肥市青联委员,他要利用这难得的闲暇时光,思考如何提高村里三产融合发展。 一方面,马郢村大田农业景观设计和村域农产品品牌打造摆上了工作日程;另一方面,村办工厂规划也进入了他的工作计划。王义强还要抽空忙着萌宠乐园和无动力体验空间的招商。 马郢村坐落于江淮分水岭,长期缺水、产业单一,空心化和老龄化严重,一度是省级重点贫困村。2014年,马郢村户籍人口1778人,真正留守村里的只有200多人,分布在15个自然村里,最小的自然村只有两户人家常住,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8000元。 得益于“马郢计划”的推进和一群志愿者、创客的到来,2022年马郢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0万元,村人均收入也从2014年的1.2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2.8万元。 王义强是马郢村蝶变的见证者,也是带领一群新农人推进乡村振兴的参与者。 “马郢计划”改变了这个小村庄 2014年,马郢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钟宇提出“以梦为马”的想法,将发展愿景放在网上,招募乡村追梦者,由“助学”“助农”“助村”3个子计划组成的“马郢计划”应运而生,力图架设一座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桥梁,吸引更多资源助力乡村发展。 那一年,来自合肥市区的教师志愿者来到马郢村一处闲置小院,在小桌子上摊开纸笔颜料,开始了乡村儿童教育助学课程。一拨拨志愿者的到来吸引了社会各界对于马郢的关注,高校师生、民间团队、青年创客先后来到村里,交流发展之道。 第二年,王义强也来到马郢隔壁的乡村开办农场。他是土生土长的长丰县人,大学时学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曾到通信企业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农业类项目,从此爱上了乡村生活。每天上班路上,他会到沿途乡镇吃早餐,在田间小路走上几圈,或是和路边摆摊的村民聊天,坐在村口陪老人晒太阳,感受乡村的烟火气。 2017年,在杨庙镇干部的联系下,他来到马郢承包140亩地打造情圆农场。面对当地缺乏高标准农田和丘陵地貌多的现状,他主张有机蔬菜种植,发展生态农业。 2018年,马郢引入“田园综合体”概念,杨庙镇、马郢村和王义强团队共同投资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负责运营乡村所有业态。合作社研判市民需求,打造农耕体验、非遗空间、主题餐饮等文创旅游产品。同时,王义强在情圆农场里建起农业生产区、家禽养殖区、情圆大屋、花艺玻璃温室、紫藤步廊、种子工坊、二十四节气菜园等,打造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 2019年,马郢游客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马郢乡村旅游走向正规化和常态化。2020年,马郢手伴小卖部建成,成为展示、销售长丰县农特产品及马郢文创产品的平台。 越来越多的青年“锁定”这个村庄 这些年,在王义强的联络和动员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将发展目光锁定在了马郢村。经营电声器材工厂的青年创业者王冰波就是其中一员。 两人在一场活动中相识。王冰波此前听朋友说,马郢志愿服务做得红火。当时,王义强在聊天中提到了“活动缺人”的字眼儿,王冰波二话没说,从企业调了50多名员工,前来帮助维持秩序。 活动当天,王冰波来到马郢,在看到具有设计感的乡间房屋后,他重新审视了这个村庄。之后,他带员工参与志愿服务的频次也逐渐增多,还决定做一个接地气的乡村创客,将音乐工业文化和农村相结合,让乡村孩子了解科技发展,让乡村听见更多“声音”。 今年3月,经过装修和设备打造,马郢声学馆正式开放,王冰波带团队开发智能农特产品包装、智能夜灯、仿声系统、语音导览地图等多个产品,面向游客展出。 2018年,王义强还曾在饭桌上动员想通过创业改变命运的园艺专业大学毕业生孙阳阳来马郢村发展。当时,孙阳阳想做农业,但苦于找不到发展平台,也没有充足的资金。王义强将情圆农场交给孙阳阳打理,让他放开手脚实施自然有机农业理念。 孙阳阳在农场通过人工授粉、除草,种下健康的蔬菜瓜果。他坚信音乐对于农作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每天下地为蔬菜唱歌,还开通了视频号。 王义强的合伙人吴小满负责研学活动策划。她曾是小学数学老师,对自然教育很感兴趣。2016年,作为“马郢计划”的志愿者来给村里的小朋友上数学课时,吴小满被当地的闲趣生活所吸引。于是,她辞职来到王义强的创客团队,依据情圆农场现有的自然环境,研发了农耕教育的四季水稻课程、土壤课程、生命教育等课程,希望让城市儿童了解乡村四季。 2020年,听说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95后孙苗回到马郢村,担任游客中心讲解员。起初,孙苗在讲解时不连贯,无法带入感情。王义强就带她参加接待、讲解的实践,将马郢发展的经验讲给更多来访者。后来,孙苗更是将自己参与村里党建引领、积分超市等工作的故事讲给游客听,不断突破成长。 为乡村“一老一小”解决实际问题 这么多年在乡村创业,有“高峰”也有“低谷”。王义强越来越觉得,年轻人的状态就是马郢的状态。 “来农村创业,你感到过寂寞吗?”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坦言“自己没时间寂寞”。他至今记得,旅游高峰期的一天,他接待了11拨客人,工作了15个小时,回家以后一句话都不想说,直接躺倒在沙发上。有时,一股失落感会在心里冒出来,这多源于村里仍缺少一专多能的青年人才。“这个行业没有周末,别人休息的时候,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本地年轻人出于对家乡的感情,愿意奉献,我们得想办法快速吸引外面有能力的乡村运营团队,或是在本地加大人才培养。”他说。 扎根农村,有时也要付出极大耐心。王义强观察到,一些人还是存在“小富即安”的思维。比如,有人觉得,平时家门口卫生“差不多就好”,有游客来了,再紧急打扫一下。对此,王义强会慢慢劝说,希望改变村民的想法。 眼下,王义强还参与了马郢乡村振兴培训基地的相关工作。基地由杨庙镇人民政府牵头打造,计划将马郢村的发展经验课程化、模块化,目前已经开发了志愿服务如何开展落地、如何吸引创客、乡村合作社统一运营等主题课程。 在王义强看来,马郢的发展模式有可复制推广的价值,也有独特的一面。一方面,“马郢计划”的底层逻辑是解决乡村“一老一小”实际问题,用志愿服务改善城乡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为老人提供烧饭、做工、指导劳动教育、传授农业经验等岗位;打造红莓姐姐乡村女性成长计划,围绕近百名留守女性需求,制定通识、才艺和技能等课程体系,让乡村女性告别闲散生活,提高经济收入。 马郢的发展也有“可遇而不可求”的一面。王义强觉得,很难得能在农村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这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缘分。 “马郢集合创客、志愿者等群体力量,链接资源,让更多人为乡村出谋划策,让创意开花结果。”钟宇说,让每一名村民被看见、被尊重,让村民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直观地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这正是乡村振兴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团合肥市委宣传部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12月23日 01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