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只迁徙候鸟被严重撞伤 获绿会志愿者救助

2022-11-15 16:31:13 来源:中国绿会 作者:gone 责任编辑:李煦 字号:T|T

立冬前后,我国北方的气温继续大幅下降。随着北方寒冷天气到来后、野外觅食越来越困难,更多的候鸟开始陆续南迁。从10月30日至11月1日,绿会唐山志愿者一连两天,收治了两只“国一”级候鸟,它们受伤严重,而且均为撞击伤。

10月30号晚上,河北唐山市乐亭县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晚上在野外巡护时,发现一只黑色大秃鹫落在地上,飞不起来了。经检查,发现它嘴巴的上下颌严重错位,应该是在迁徙途中撞到了什么障碍物上,致其受伤。

当晚,志愿者们将这只大秃鹫送到绿会水鸟保护地所在的大清河救助站,进行紧急救治。大清河救助站负责人老田仔细检查了这个大个子的身体状况,确认只是嘴巴受伤,上下颌几乎成60度错开,这让它在野外几乎无法正常进食,就算捕到了猎物,也无法进行撕扯进食。老田判断,这种伤势,目前只能放在救助站由人工投喂了。

仅隔了一天,11月1号,滦南县规自局的保护人员在野外巡护时,再次发现了一只双腿骨折的大鸨。大鸨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双腿骨折后,这只大鸨连站立都已经不可能。滦南县规自局保护人员及时将这只大鸨,也送到大清河救助站救治。老田赶紧将这只大鸨骨折的双腿接上、装上支架、并用绑带固定好伤口,祈望它能慢慢愈合。没想到,2号一大早,这只大鸨还是没能挺过来,因受伤严重死亡了。

(图片由绿会志愿者提供)

从伤情来看,这两只受到严重损伤的迁徙性候鸟,基本都属于撞击伤。而大清河救助站所在的环渤海地区,正处于全球9大候鸟迁徙通道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路线之上,是这条迁徙路线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停歇站点,目前正有大量候鸟途经此地。希望相关单位、部门能加强保护,以保证其顺利过境,能安全抵达它们南方的越冬地。

据绿会志愿者反映,眼下在环渤海一带能看到的迁徙候鸟,主要是四类,一是东方白鹳。因为疫情状况下野外人为干扰少、食物相对充足,它们大多正在快速经过这一地区;二是鹤类。当下已经飞抵环渤海地区的,有白鹤、灰鹤、丹顶鹤等,大多数鹤类也是快速通过,只有极少数灰鹤和白头鹤在这一地区作短暂停留,而今年鹤类抵达的时间,比去年提前了4-5天;三是鸻鹬类。9月底10月初,这一地区的鸻鹬类即开始迁徙,目前除少量反嘴鹬外,鸻鹬类已基本全部迁离;四是雁鸭类和部分猛禽。它们眼下已经迁飞至环渤海一带。雁鸭类,主要以翘鼻麻鸭、针尾鸭、绿头鸭、绿翅鸭为主。同时也有少量短趾百灵从内蒙一带迁飞抵达了渤海湾地区。

文/gone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