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热带雨林风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享有“动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等美誉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西双版纳州),正如古傣语“勐巴拉娜西”所表达的“理想而神奇的乐土”一样,吸引了大批游客纷至沓来。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游客络绎不绝 人间最美四月天的时节,记者跟随云南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组织的媒体行来到美丽的西双版纳州进行采访,这里各民族村寨依山傍水,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与鲜花绿叶为伴,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也是当地流传千百年来“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傣族生态观的生动体现。 蓝天白云下碧波荡漾的澜沧江 西双版纳州是生物多样性富集的地方,是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方,是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地方。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坚定不移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之路,全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长期以来对生态保护的不懈坚持,让西双版纳州在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呈现出勃勃生机。 2022年12月16日,西双版纳州“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合作”边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成功举办,受到众多参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的国内外嘉宾关注。会上,相关专家分别介绍了亚洲象保护与救助、生物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西双版纳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和经验。 据悉,目前,西双版纳州分布有高等植物5000多种,占全国的1/5,高等脊椎动物823种,占全国的1/4。亚洲象种群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150头增至300余头,望天树、鼷鹿、云南蓝果树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西双版纳州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立了西双版纳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全州设有3个正处级管理机构,先后制定颁布实施一系列管理条例和总体规划,为全州生物多样性资源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为进一步加强亚洲象保护,成立了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建立了信息化监测预警系统,在亚洲象肇事多发区建设了防象设施、食物源基地等项目,有效缓解了人象冲突。建成全国首个“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成立了专业亚洲象监测救护队伍。在全国率先创立野生亚洲象公众责任险,动物肇事保险经验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野生亚洲象救护情况 “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是我国目前唯一以亚洲象收容、救助和繁育研究为主要任务的科研基地。”工作人员边给之前救助下来的小象喂食边向记者介绍,中心自建立以来,先后参与野生亚洲象救护(助)20多次,除现场放归外,对野外严重受伤的然然、平平、昆六,失去母亲照顾的孤儿象小强、羊妞、龙龙等进行收容救助;对行为异常安全隐患突出的问题象阿保、维吒哟等进行收容救护。 正在“干饭”中的小象 着眼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监督,西双版纳州不断健全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公益诉讼,打造点、线、面、网全覆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西双版纳模式”。 同时,针对非法侵占林地林下种植,非法采伐林木等破坏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等突出问题,多次在全州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集中打击整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行为的专项行动,严打破坏生物多样性违法犯罪。 此外,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跨境联合保护,构建了中—老边境绿色生态长廊、野生动植物国际廊道。 据介绍,下一步,西双版纳州将全面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以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为抓手,推动亚洲象种群和栖息地系统建设,科学实施亚洲象跨区域保护和栖息地自然生态保护修复;不断加强植物资源保护;推进生物多样性胶园建设、茶园森林化生态修复;以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域为基础,继续深化多方面合作,促进联合保护区域内物种交流与繁衍,筑牢中老边境生态安全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