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李慧君 12月29日,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2023年第三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首届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发展论坛在湖北大冶举行。此次论坛由《小康》杂志社、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湖北省大冶市委、市政府承办。在当天下午举行的主题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县域样本”的分论坛上,大冶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辄分享了高质量主题案例。 大冶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辄 孙辄介绍,大冶因矿冶而生,是青铜故里。4000多年前,大冶的铜矿开采冶炼就初具规模,孕育了冠绝中外的青铜文明。境内已探明的金、银、铜、铁、硅灰石、方解石等矿产63种,硅灰石储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丰富的矿产资源、厚重的工业底蕴,奠定了大冶在湖北乃至中部地区举足轻重的“工业重镇”地位。 孙辄表示,大冶坚持转型当先,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走出了一条“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的新路子,产业结构实现从地下到地面、黑色到绿色、低端到高端、矿冶向制造的转变,大冶连续8年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县市、中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 近年来,大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供支撑力。传统产业是大冶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钢铁、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占大冶市工业比重56.1%。大冶通过改造提升,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让传统产业释放巨大潜能。大冶市高效节能通用设备制造产业获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高端铝材及铝产品产业获批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民用铝型材产能居全国前三,牛仔服装产能居全国前五。全市现有湖北省百强企业3家、湖北省制造业百强企业5家、黄石制造业百强42家。 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竞争力。集中力量发展四大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目前已聚集了长城汽车、融通高科、立中车轮等整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长城汽车魏牌高山、坦克500等车型已经量产;融通高科磷酸铁锂产能居全国前三,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立中车轮正在打造华中地区最大汽车轮毂制造基地。做大做强生命健康产业,代表企业劲牌公司,是中国保健酒领军企业、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2022年营业收入120亿元。做精做优高端智能制造产业,代表企业迪峰、斯瑞尔、普罗格。迪峰集团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换热器产品供应商,国内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巩固延伸电子信息产业,晨信光电、智慧光电等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大冶湖高新区正在加快打造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 三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提升引领力。氢能是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既能满足发展的迫切需要,又能发挥大冶氢能交通应用市场大、潜力大、需求大的优势。2022年,大冶市成功争取和实施绿电绿氢矿场一体化项目,建设湖北首个氢能产业园区,开辟氢能新赛道。同时,积极谋划数字经济发展,新引进大数据市场主体73户,谋划开放大数据应用场景53个,开工建设大数据重点项目33个,成功组建鄂东数字集团和首支大数据产业基金。 四是做大做强产业园区,提升承载力。2018年,大冶湖高新区晋升国家级高新区,规划总面积124平方公里,2022年位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第88名。临空经济区规划总面积73平方公里,投资61亿元的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依托毗邻武汉新城和鄂州花湖机场的区位优势,临空经济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智能物流、生命健康、临空农业等产业,努力打造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未来副中心。 孙辄表示,大冶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转型升级中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一是做优创新平台。大力实施“十大创新平台”计划和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扫零行动,全市现有国家级创新平台5家、省级67家、黄石市级89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二是集聚创新资源。完善企业与高校院所对接机制,与华科、华农等10余所高校建立长期稳固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设省级人才创新创业院士专家团队19个,在大冶湖高新区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冶市、大冶湖高新区(武汉)离岸科创中心正式运营,打造“创新飞地生态圈”。三是培育创新主体。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由2012年的21家增至现在3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680家。2022年,大冶获评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 孙辄表示,在生态保护方面,大冶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良性互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相互促进,努力把大冶建设成为“最美工业城市”。在民生领域,大冶提出:经济强、产业兴,最终要体现为群众富、百姓乐。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质感。 编辑:赵狄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