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3.13 我国正研制4米级、5米级可重复使用火箭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消息,为适应商业航天市场需求,我国正抓紧研制4米级、5米级可重复使用火箭,计划分别于2025年和2026年首飞。“可重复使用火箭是未来太空探索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它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技术难度大和更加环保等特点。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还需要探索攻关新的材料、结构和控制方法等。研制4米级、5米级可重复使用火箭意味着我们在商业航天发射市场更进了一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究发展部部长王巍说。 生态环境部:今年将2573个 水体纳入美丽河湖建设 据央视新闻,今年,生态环境部确定将2573个水体纳入美丽河湖建设,这些水体主要集中在有国家监测点位的河湖。生态环境部要求,美丽河湖建设,要突出“美”的核心导向,具备“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等基本条件。明确生态用水保障、水生植物保护、水生动物保护等6项参考指标。今年,生态环境部将加大力度,推动各地创新举措建设美丽河湖,预计到2027年,全国2573个水体中,将有40%左右基本建成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 3000株珍稀濒危植物回归三峡库区 3月12日,为保护长江生态,长江三峡库区举办珍稀濒危植物野外回归活动。3000株人工繁育的长江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丰都车前回归种植到历史分布区域。据介绍,此次野外回归的3000株珍稀濒危植物中包括2000株丰都车前和1000株疏花水柏枝,二者均具有较强耐水淹的特性,不仅对三峡水库消落带起到固土护岸和绿化的作用,还对恢复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栽植还是太空育种的丰都车前首次回归野外。 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建造完工 3月12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在广东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建造完工。“海基二号”刷新了结构高度、重量、作业水深、建造速度等多项亚洲纪录,标志着我国深水超大型导管架平台自主设计建造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对推动我国深水油气能源开发、加快能源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翼龙-2H无人机在贵州完成 首次人工增雨作业飞行 据航空工业集团消息,我国自主研制的翼龙-2H气象型无人机在贵州省西部地区首次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飞行。此次翼龙-2H气象型无人机累计飞行近5小时,作业影响区域覆盖贵州省毕节、六盘水、安顺等地区。这也是这型无人机在贵州省首次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我国科学家提出冷冻电镜颗粒挑选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该所杨戈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研究员团队合作,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原位结构生物学,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弱监督深度学习的快速准确颗粒挑选方法(DeepETPicker),这种方法仅需要少量人工标注颗粒训练,即可实现对生物大分子快速准确的定位识别。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天津大学联合研发阿尔兹海默症 女性特异性纳米药物 日前,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常津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副研究员窦妍合作,成功研发针对女性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特异性纳米药物,有望为女性患者个性化治疗带来福音。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今日纳米》。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时空相变材料,可用作太阳能光热燃料 太阳能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但其广泛应用受到间歇性、天气、地域等因素的限制。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史全团队基于化学热力学原理与实验指导,在前期时空相变材料研究基础上,通过调控相变热力学行为与引入光热转化单元,开发了一种具有热能长期储存与可控释放且兼具光热转化功能的赤藓糖醇基时空相变材料,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光热燃料。相关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央视新闻、中国科技网、人民日报等) 编辑:李熙 审校:赵狄娜 审核:龚紫陌 视觉:龙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