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强国·每日科技】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速创历史新高

2024-01-17 20:07:05 来源:科学强国微信公众号 作者:综合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2024.1.17

  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破解多旋翼无人机飞行失控难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历经多年研究,在多旋翼无人机容错控制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成功解决了“四旋翼无人机飞行途中,部分螺旋桨无法旋转时依然保持安全飞行”难题。相关成果近日在机器人领域重要国际学术期刊《IEEE机器人学汇刊》发表。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1月1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1.5万件,同比增长22.4%,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挪威成为全球首个允许深海采矿的国家

  据《自然》报道,1月9日,挪威议会以80比20的投票结果允许在挪威海大陆架上勘探开采。其目的是绘制该国管辖范围内的海床地图,并调查目前在陆地上开采的硫化物和锰结壳是否可从海底开采。尽管关于深海采矿的生态影响的研究有限,但已有研究表明,采矿活动可能伤害海底物种,因为这些生物可能会被采矿使用的机器碾压,也可能因采矿活动翻起的沉积物羽流而窒息。许多研究人员和一些国家呼吁在对深海生态系统有更多了解之前,暂停海底采矿。挪威政府的这一决定意味着其可以发放许可证,允许公司和其他实体勘探约28万平方公里的海床。能否商业开采还需要进一步的议会投票,但许多科学家和环境组织认为,目前的结果将为实现这一目标铺平道路。

  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速创历史新高

  根据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3年可再生能源》年度市场报告,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速创历史新高,太阳能、风能以及其他清洁能源的新增装机容量比2022年增长了近50%,新增装机容量达510吉瓦。到2025年初,可再生能源有望取代煤炭,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电力来源。2023年11月英国气候及能源智库机构恩伯发布的报告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产能翻一番。而此次IEA发布的报告则预计到本世纪末,可再生能源产能将增长2.5倍,远超此前的预测。

  《自然》最新研究:人为变暖导致北半球1981至2020年积雪减少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气候变化研究论文发现,人为变暖使北半球1981至2020年的积雪减少。该论文介绍,暖冬更利于降雨而不是降雪,这会增加雪融水,减少积雪,对水安全和整个生态系统都有影响。论文作者指出,当冬季温度降至-8℃以下,雪损失的敏感性确实会轻微增加。北半球20%的雪质量发现于冬季气温接近或低于-8℃的地区,这些地区未来或许更容易出现雪损失。论文作者表示,80%的北半球人口住在依赖降雪提供淡水的河流流域,包括美国密西西比河和科罗拉多河上游、欧洲的伏尔加河和多瑙河,这些地区的春季径流可能会急剧减少,导致水供应危机。

  新型固态电池充电只需十分钟,循环超6000次

  日前,美国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SEAS)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的锂金属电池,它可以充电和放电至少6000次,比任何其他固态电池都多,并且可以在10分钟内完成充电。这项发表在《自然—材料》杂志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种用锂金属阳极制造固态电池的新方法,并为潜在的革命性电池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滚动、旋转和绕轨移动,新软体机器人可同时进行三种行为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新的软体机器人。它可同时进行3种行为:向前滚动,像唱片一样旋转,以及沿着围绕中心点运行的路径移动。该设备无需人工或计算机控制即可运行,有望开发可用于导航和绘制未知环境的柔性机器人设备。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催化组合将二氧化碳转为碳纳米纤维

  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联合开发了一种耦合电化学和热化学反应的新策略,可将强效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转化为碳纳米纤维。这些材料具有广泛的独特性能和许多潜在的长期用途。研究人员在《自然·催化》杂志上描述,新方法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和环境压力下进行,成功地将碳锁定在固体形态的物质中,以抵消碳排放甚至实现负碳排放。研究人员表示,将碳纳米纤维放入水泥中,可使碳在混凝土中锁定至少50年。该过程同时还会产生氢气。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央视新闻、中国科技网、人民日报等)

  编辑:李熙

  审校:赵狄娜

  审核:龚紫陌

  视觉:龙昊


相关推荐


科技创新 科学强国
扫码关注科学强国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