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强国·每日科技】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面向全球开放

2023-12-15 17:37:32 来源:科学强国微信公众号 作者:综合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640 (3).jpg

2023.12.15

  我科研人员开发出新型干粉吸入式疫苗研制技术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马光辉院士及魏炜研究员团队在多年均一微球制备与生物剂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纳微复合递送新理念,将结构均一可控的缓释微球技术,与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恒樑及朱力团队研发的蛋白抗原纳米颗粒结合,成功开发出新型疫苗研制技术。利用该技术,科研人员在实验室成功制备出新型干粉吸入式疫苗。动物模型试验显示,该疫苗能够高效阻断呼吸道病毒的感染与传播。相关研究成果12月14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面向全球开放

  据中核集团消息,当地时间12 月14日,在法国卡达拉奇,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总部签署协议,宣布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面向全球开放,邀请全世界科学家来中国集智攻关,共同追逐“人造太阳”能源梦想。

  区域科技创新排名出炉!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撰写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3》于日前出版。报告显示,我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2023年,全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得分为77.13分,比2012年提高16.85分。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和浙江6省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领先全国,中部的安徽、湖北等地区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提升较快,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

  “十四五”以来,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量下降11%

  12月12日,以“尚俭崇信尽责 同心共护食品安全”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场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安排主题宣讲、专家访谈等活动,并发布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风险提示、向全社会提出合理膳食倡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曹雪涛在会上指出,“十四五”以来,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量下降11%,死亡人数减少33.9%。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提醒,家庭食源性疾病的防控要注意不采不食野生蘑菇。家庭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主要原因是误食野生毒蘑菇和致病菌污染引起的。误食野生毒蘑菇导致的事件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分别约占家庭总的50%左右。我国餐饮服务场所应重点防控细菌性食源性疾病,而学校食堂要特别关注米饭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问题,我国蜡样芽胞杆菌暴发事件近70%由米面食品引起,其中米饭占到近60%,而且主要发生在学校食堂。

  我国压力最高深水开发井钻井作业完成

  12月14日,据中国海油消息,“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压力最高的开发井——A12井钻井作业已完成,刷新国内深水开发井压力等级纪录,有效验证了我国自主建立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的可靠性和先进性。据了解,A12井完钻井深超过4300米,至此,“深海一号”二期工程钻井总进尺已超过50000米,钻井作业整体进度达90%。整个项目钻井作业工期较设计提前150余天,提效超30%。

  AI 赋能新药研发!GHDDI与微软研究院科学智能中心达成合作

  12月12日,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与微软研究院科学智能中心宣布,双方将共同研发全球健康传染病领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基础大模型技术,聚焦落地转化,加速创新药物研发。此前,双方已成功在结核分枝杆菌以及冠状病毒关键靶蛋白的研究中设计出多种全新结构的小分子抑制剂。

  北极经历120多年来最暖夏季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2月12日发布的《2023北极报告单》说,北极地区今年经历了自1900年开始记录以来最暖夏季。这份报告说,北极地区今年7月至9月平均气温为6.4摄氏度,刷新120余年来最高纪录,显示气候变化正在加剧。另外,北极地区过去一年平均气温为零下7摄氏度,在1900年以来的北极“高温”榜上排名第六。

  研究发现戒酒药可阻碍一种耐药性T细胞生存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医学系的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发现一种常被用作戒酒药的乙醛脱氢酶抑制剂“氰胺”,可阻碍对免疫抑制剂有耐药性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在机体内生存。研究论文已发表在国际期刊《交叉科学》上。这项研究揭示了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细胞抵抗免疫抑制剂和相关T细胞在机体内顽强生存的部分机制,为研发新免疫疗法提供了线索。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央视新闻、中国科技网、人民日报等 )

  编辑:李熙

  审校:赵狄娜

  审核:龚紫陌

相关推荐


科技创新 科学强国
扫码关注科学强国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