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4 国家疾控局发布指南提醒公众做好寒潮健康防护 近期,我国多地出现寒潮天气。12月13日,国家疾控局发布《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指南》,根据寒潮特点对不同重点人群提出防护建议,提醒公众做好针对性防护措施。根据指南,寒潮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包括易造成浅表皮肤损害而形成冻疮,加重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的疼痛;易诱发气道痉挛、呼吸系统免疫功能异常;易引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还可能加重泌尿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根据指南,需要重点防护的人群主要有三类,包括敏感人群,如婴幼儿、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人群;户外作业人员,如交警、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 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发布 12月13日,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结果。本次调整,共有126个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1个药品被调出目录。调整后,目录内药品总数增至3088种,其中西药1698种、中成药1390种,中药饮片仍为892种。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新版医保药品目录新增了抗肿瘤、罕见病、抗病毒等领域的药品。本次调整后,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国天眼探测并构建世界最大的中性氢星系样本 近日,贵州大学贵州射电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巡天数据,构建并释放了世界最大的中性氢星系样本,向全世界的星系与宇宙学研究人员共享了高质量的大样本观测数据。相关成果在学术期刊《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 我国科研团队提出棉铃虫绿色防治新方法 12月13日,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消息,科研人员从棉铃虫产卵的独特行为入手,揭示了其选择产卵地点背后的化学感受机制,有望为棉铃虫这一世界性重大农业害虫的绿色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当代生物学》上。 便携式AI系统可将大脑思想翻译成语言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了首款便携式、非侵入性的人工智能系统,可解码无声的想法并将其转化为有形的文本。这项技术可帮助那些因疾病或受伤(包括中风或瘫痪)而无法说话的人进行沟通,也有望实现人与仿生手臂或机器人等设备之间的无缝通信。最新研究代表了将原始脑电图(EEG)直接翻译成语言的开创性努力,标志着该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机器-类器官生物计算机问世 在12月11日发表于《自然-电子》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制造了一种混合生物计算机,它将实验室培养的人类脑组织与传统电子硬件结合在一起,可以完成语音识别等任务。这项技术有朝一日可能会被集成到人工智能系统中,或者成为神经科学研究中改进大脑模型的基础。研究人员将该系统称为Brainware。它结合了类脑器官——一种模仿人体细胞的组织,用于研究器官模型。类器官是由能够分化成不同类型细胞的干细胞制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它们被变形为神经元,类似于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 印度探测器捕获一批太阳图像,有助于研究光球层和色球层 印度首个太阳探测器Aditya-L1上的太阳紫外线成像望远镜在近紫外波段拍摄到太阳图像,为研究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提供见解。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表示,该望远镜的观测将帮助科学家研究磁化太阳大气的动态耦合,并帮助他们严格限制太阳辐射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印度空间研究组织12月8日表示,这些图像覆盖200到400纳米的波长范围,为了解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的复杂细节提供了开创性见解。 新报告:2023年北极经历有气温记录以来最热夏季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2月12日发布的北极年度气候报告显示,2023年北极的平均表面气温是自1900年以来第六高,夏季地表气温创有气温记录以来新高。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加速演进,北极升温速度比世界其他地区要快。报告说,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正在改变北极。北极地区气温越来越高,冰越来越少,气候越来越潮湿,一些区域的天气、气候模式及生态系统出现极端现象。人为造成的空气、海洋和陆地变暖正在影响整个北极地区的人口、生态系统和社区。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央视新闻、中国科技网、人民日报等) 编辑:李熙 审校:赵狄娜 审核:龚紫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