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8.4 我国成功发射风云三号06星 8月3日11时47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三号06星(又称:风云三号F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该卫星将接替在轨超期服役的风云三号C星,探测数据主要用于天气预报、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监测业务及研究。 实现绿证对可再生能源电力全覆盖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8月3日联合发布的通知提出,进一步健全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绿证)制度,明确绿证适用范围,规范绿证核发,健全绿证交易,扩大绿电消费,完善绿证应用,实现绿证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全覆盖。 “和平方舟”医院船创新纪录 自7月28日靠泊汤加努库阿洛法港以来,正在执行“和谐使命-2023”任务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官兵全力为当地民众和华人华侨提供医疗服务,在救死扶伤中传递和平理念,单日最大手术量达14台,单日主平台最高诊疗量达1105人次,均创下执行“和谐使命-2023”任务一个月来最高纪录。 超高海拔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 据三峡集团消息,位于海拔5000米以上的西藏措美哲古风电场首批5台单机容量3.6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8月3日成功并网发电。西藏措美哲古风电场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山南市措美县哲古镇,风机建设在海拔5000米至5200米之间,总装机72.6兆瓦。措美哲古风电场是西藏自治区首个超高海拔风电开发技术研究和科技示范项目,也是首个并入西藏主电网的风电项目,创造了世界高原风电建设奇迹。 中广核宁德核电5、6号机组获国家核准 中国广核集团7月31日发布消息称,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对已经全面安全评估审查且纳入国家规划的中广核福建宁德核电项目5、6号机组予以核准。此外,由中广核全面参与项目建设的华能集团所属山东石岛湾核电厂扩建一期工程项目1、2号机组也同步获得核准,该项目将采用中广核“华龙一号”技术。据悉,中广核福建宁德核电项目5、6号机组采用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设备国产化比例将超过90%,单台机组额定电功率为1210MW(兆瓦)。目前,该项目正在稳妥有序推进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 我国科学家率先打造出有弹性的铁电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了兼具弹性回复与铁电性的新型高分子铁电材料,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弹性铁电”概念,通过对材料结构的精准设计和控制,实现了铁电材料铁电性与弹性的平衡,制备出了在高频大应变下仍然具有良好铁电响应的弹性材料,这种材料的拉伸率高达125%,也就是说把它拉伸到原来长度的2倍后,不但能保持原有的铁电性,而且还能在外力撤除后迅速恢复原状。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拓展了使用范围,有效解决了传统铁电材料在可穿戴领域难以在大形变下保持稳定性能的难题,填补了弹性铁电材料领域的空白。该成果于8月4日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 太空中首次发现氨基酸重要成分碳酸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8月1日报道,西班牙科学家首次在银河系中心附近的一团气体内,发现了氨基酸的重要成分碳酸,这可能有助于揭示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形成的。相关论文已经提交论文预印本网站。在最新研究中,西班牙天体生物学中心研究团队首次在名为G+0.693-0.027的气体和尘埃云中发现了碳酸,这团气体和尘埃云靠近银河系中心,距地约10万光年。研究人员解释称,在地球上找到碳酸非常困难,因为其会迅速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个过程可由一个水分子触发,但在太空的无水空间,这种酸能以气体形式更稳定地存在。研究人员认为,这种酸可能是在云中的冰粒内形成的。当这些颗粒以某种方式受到干扰时,碳酸就会以气体的形式释放出来。一旦进入气相,它就会旋转并以精确的频率发射光子。这使科学家们能够收集到光谱,并将这些数据与实验室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报告显示极地气温变化显著 据中国气象局8月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消息,中国气象局组织编写的《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2年)》正式对外发布。近40多年来,北极升温速率为全球同期的3.7倍;2022年,北极整体平均气温比较常年偏高1.10℃。年报显示,北极最近40多年来增温加速,南极气温相较于气候平均变化不大,但南极半岛仍以远超全球平均的速度在增暖。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央视新闻、中国科技网、人民日报等} 编辑:李熙 审校:赵狄娜 审核:龚紫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