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很多人进餐时间不规律,长此以往导致胃口不舒服,甚至出现胃痛、胃胀等问题。因此,养胃成为许多人关注的话题,网上更是流传着诸多养胃的“好方法”。 今天是国际护胃日,我们来逐一分析那些广为流传的养胃“良方”,分享科学的养胃方法。 1.经常喝点粥,能够养胃? 一直以来喝粥养胃的说法深受人们的信任。 粥,通常由谷物为主要原料煮成,典型特点就是质地柔软,易于消化吸收。作为一种传统的饮食习惯,对于某些特殊人群来说,在某些情况下喝粥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养胃作用。 比如,对于胃部不适或消化系统较弱的人来说,适量喝粥确实可以减轻胃部的消化负担,因为粥很软、易于消化。 不过,长期喝粥会削弱消化功能。一方面,长期吃“柔软”食物,可能导致胃变得“慵懒”,胃部功能得不到充分锻炼,反而可能出现消化功能衰退的情况。另一方面,经常喝粥,尤其是白粥,营养相对比较单一,几乎只提供碳水化合物,缺乏人体需要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容易导致营养缺乏,对于胃肠道功能不好、胃部疾病的人来说,后果还会更严重。此外,粥的升糖指数普遍也较高,不适合血糖控制不稳者及糖尿病患者。 2.多喝牛奶能保护胃黏膜? 有的人说牛奶中含有的脂肪和蛋白质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对于缓解胃酸对胃壁的刺激有一定帮助。一些胃病患者出现胃部酸胀症状时,喝杯热牛奶往往感觉能缓解不适症状。 真相可能要让大家失望了,牛奶并不能在胃部形成持续性有效的保护膜。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会在胃酸、消化酶等作用下被分解掉。正因如此,牛奶对于胃酸分泌过多者的影响也并不一致。比如,有些研究发现,喝牛奶会缓解胃食管反流病导致的烧心感觉,但有些研究却发现反而会加重。 而且,对于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蛋白过敏的人群,牛奶还可能会加重胃部不适。所以,喝牛奶对胃的影响,个体差异很大,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跟风喝牛奶养胃。如果喝了不舒服,就不要喝了。 3.苏打饼干能完全中和胃酸因而能养胃? 苏打饼干中的碳酸氢钠确实可以与胃酸发生反应,这是非常普通的酸碱中和反应。 不过,苏打饼干中的碳酸氢钠含量并不高,考虑到大家每次能的饼干总量,想要“完全”中和掉胃酸,那完全是痴心妄想。而且,真把胃酸完全中和掉了,也会危害健康,毕竟我们人体还需要胃酸来消化平时吃的这么多食物呢。 因此,苏打饼干可以作为偶尔的零食选择,但不能依赖它来养胃。 4.有胃病,少吃多餐最有效? 对于儿童、老年人等胃肠功能较弱者,少吃多餐可以减少每次进食对胃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胃的单次工作压力,对于胃部确实有一定好处。 最近的回顾研究认为,对于胃功能不正常、胃病、胃酸过多等患者,少食多餐(SFMs)可能是一个合适的饮食建议。但遗憾的是,目前相关证据非常有限,而且,少食多餐也可能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如体重增加、营养质量下降和睡眠干扰。所以,少食多餐可以作为一个可考虑的选项,但不一定有用,而且还要注意其他问题。 5.清淡饮食,多吃素少吃肉能养胃? 很多素食,比如水果和蔬菜通常富含丰富的维生素 C、钾、膳食纤维,确实有益于胃部和消化健康。而清淡饮食,尤其是避免高糖和高盐食品对肠道健康很重要,因为高糖和高盐食品可能对胃肠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包括增加胃肠道癌症的风险。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少吃肉甚至不吃肉就一定好。实际上,适量摄入蛋白质对于维持胃肠道健康也很重要,尤其是鱼类和禽肉等优质蛋白质来源。 总的来说,清淡饮食,适当减盐减油,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等,确实对胃肠道健康有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少吃肉,甚至不吃肉。 6.吃生花生可以养胃? 坚果属于营养比较丰富的一类食物,它们的确含有健康的脂肪,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并且还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和生物活性植物化学物质,包括多酚等。 花生中也确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早上吃了之后,可以有效的保护胃黏膜。有研究发现,花生作为一种夜宵可以丰富产生丁酸的细菌,与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零食相比,对提高记忆和应对压力有积极作用。这表明花生可能对胃肠道健康有益,但目前的研究结果还很初步,不足以作为生吃花生养胃的依据。 而且,坚果对胃肠道的影响与它咀嚼后颗粒大小等都有关系。生花生通常比较硬,有些胃肠道功能不好的人,反而会加剧消化负担。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人可能对花生过敏,吃了花生反而会加重胃肠道因过敏而引发的不适。 7.以形补形,吃猪肚养胃? 作为一种猪肉食品,猪肚含有优质的蛋白质,也有较高的脂肪,很香很好吃,但目前并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它有什么特别的养胃作用。因此,适量吃猪肚是可以的,但不应过高期待它的养胃功效。 8.吃煮得很烂的食物可以养胃? 这个说法跟喝粥养胃类似。煮烂的食物确实更易消化吸收,对于胃部不适的人来说,可以减轻消化负担。然而,长期只吃煮得过烂的食物,会让我们的胃逐渐养成“惰性”,消化能力不锻炼,就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功能下降,也不利于胃肠道的健康。所以,还是保持饮食多样化,吃不同种类的食物,吃不同硬度的食物,适当锻炼消化能力,才能更长久地维持我们的胃部健康。 这些坏情绪会影响你的胃 压力过大,焦虑过度。现在忙碌的生活中,难免在工作和家庭上遇到烦心事,如果不能调节好,会引起胃胀、胸闷、久而久之导致胃病。 愤怒的情绪。一个人在愤怒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腹胀,就像是许多情绪堆积在胃里无法消化。愤怒过度,往往会导致肝火的上升,出现“肝旺乘脾”的胃病现象。 紧张、惊恐。人处于惊恐紧张的绷紧情绪状态,感到害怕时,很容易引起胃痉挛。 科学养胃应该怎么做? 胃是我们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负责食物的储存、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养胃”不仅仅是关注胃部本身的健康,还包括保持整个消化过程的顺畅和高效。因此,“养胃”应该关注整个消化系统的健康和功能。想要“养胃”,大家平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饮食应定时定量 胃肠运动具有规律性和节律性,按一定时间产生饥饿和进行消化,胃排空一次约需4-5小时,所以每餐间隔时间应在4-5小时之间。 我国民众的一日三餐习惯是非常符合消化生理的。饮食应该定时定量,无节制的胡吃海饮,容易导致或加重胃肠疾患,有些人因出差或工作忙时“废寝忘食”,长此以往,极易打乱消化规律,一旦犯病将得不偿失。 2、避免过饥过饱 过饥:当腹部出现咕噜声时,说明腹中已经空虚,需要进食了,这就是医学上的“饥饿收缩”,若“饥饿收缩”超过半小时以上,仍未进食,反而会出现不觉饿的感觉,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饿过了头”,久之胃肠功能发生紊乱而产生疾病。 过饱:胃有一定的容量,如果吃的过饱,超过胃的容量,会使胃的收缩性减弱,会引起伤食、消化不良、胃扩张等疾病。理想的吃法应当是不让胃饿过头或不让胃撑的过饱。 3、细嚼慢咽 胃是磨碎食物与初步消化的器官,因此食物会在胃里停留一定的时间,藉由胃的蠕动与胃液消化,将大颗粒食物转化为小颗粒。小颗粒食物分解成小分子,顺利通过消化道黏膜而进入血液,其他大分子就只能变成粪便排出。 4、多食蔬果,少食荤腥、辛辣刺激 荤腥食物中纤维含量较少,在胃肠道中运行缓慢,容易积存引起便秘,蔬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并能刺激肠道增加蠕动,使排便通畅。所以多食蔬菜,戒吃辛辣、油炸、烟熏食物如烧烤等,不吃过酸、过冷等刺激强烈的食物,不饮酒,少饮浓茶、咖啡等。 5、注意保暖 春季温差变化大,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6、饭后不宜立即躺下或做剧烈运动 饭后即卧,容易减缓肠道蠕动,延长消化过程,饭后稍加运动,可助食物下行,有利于消化,肠胃病人要结合自己的体征,加强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但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因饭后是消化过程的高峰期,需大量血液供应胃肠道,如剧烈运动使血液供应分散到肢体、肌肉,影响正常消化功能。 7、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劳逸结合 胃病发生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焦虑不安、烦躁恼怒,容易出现食欲减退、腹胀疼痛、腹泻或便秘交替等症状,还会导致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加重或复发。因此,保持精神愉快及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刺激,对预防胃病有很好的效果。 不好的情绪影响胃,胃也会影响情绪。 心理因素对胃的影响是很大的。从中医角度来说,情志抑郁对胃病的影响很大,好多的胃病都是由于长期抑郁状态所导致的,平时除了注意饮食以外,还要调理好心理。 吃饭的时候,切忌争吵!因为进餐时发怒,胃液的分泌立即受到抑制影响消化,经常这样,就会引起胃病。要保证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进餐哦。 在饮食方面也要格外注意。例如,戒烟戒酒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吃过于油腻的食物、不吃生冷的食物、不吃隔夜变质的食物。规律三餐,避免暴饮暴食。 总之,科学养胃需要从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入手,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同时,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中国小康网微信公众号综合央视新闻、红网、科学辟谣、人民网) 图源:卡乐图片 摄影/贾琼 编辑:武金洋 审核:王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