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从疾控部门了解到,4—7月,手足口病进入高发季。专家提示,家长和老师要多关注孩子手、足、口等部位的症状表现,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4—7月为春夏季高峰,9—11月为秋季高峰。手足口病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约为2—10天,平均3—5天,临床表现多以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缺乏等症状。患儿通常病情症状较轻,呈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 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医师郭欣称:“有一部分婴幼儿可能会出现脱水,这个是比较严重的危害。再有一部分血清型的肠道病毒会引起比较严重的手足口病,我们叫重症手足口,它的表现就更多种多样了,包括脑干脑炎,甚至会有中枢性的呼吸衰竭、肺出血、肺水肿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全身样的症状。” 专家介绍,手足口病的皮疹通常在一周左右完全消退,不会留任何疤痕。部分血清型的肠道病毒会引起脱甲,但最终也会痊愈。专家提醒,家长一旦发现这几种情况,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郭欣医师建议,第一,出现高热,大于38.5摄氏度以上的体温需要就诊;第二,孩子由于口腔内的疹子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疼痛,导致进食比较差、尿量减少,这种情况下是需要就诊的;第三,孩子出现了睡眠增多、精神差,和平时状态完全不一样的情况,也是需要及时就诊的;其他的一些重症的表现,包括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这些情况肯定是要到医院及时就诊的。 据介绍,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都可以是手足口病传染源,患者发病前具有传染性,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专家建议,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