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患者吃到“家”的味道

2024-03-25 11:20:31 来源:中工网 作者:李昱霖 刘昆 责任编辑:李煦 字号:T|T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昱霖 通讯员 刘昆

  每天早上八九点,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关防乡古台村的潘贵芳和儿子杨杰,就会骑上电动自行车来到20多公里外的“爱心厨房”。

  这家面积100多平方米的“爱心厨房”紧邻涉县医院南门,厨房内侧靠西墙一字排列着6个锅灶,潘贵芳和杨杰正认真地擦拭灶台,检查线路和阀门。油烟机被擦得锃亮,瓶瓶罐罐里新加满了油盐酱醋,整齐地摆放在灶台旁。上午10点左右,潘贵芳母子一边忙碌一边等待“顾客”上门。

  让患者和家属吃得放心

  “我在网上看到这里有家‘爱心厨房’,真的能免费做饭吗?”不一会儿,一位中年男子进来打听。男子名叫马献旺,他的妻子患有高血压病,几天前从涉县偏店乡前寨村到县医院看病。

  马献旺直言,妻子想吃家里的饭菜,但是家远在10公里外,实在不方便回去做。他从其他病友处得知医院附近有家“爱心厨房”,便找了过来。听到潘贵芳给出肯定答复,马献旺露出笑容,一路小跑到附近的菜市场买菜。

  今年50岁的潘贵芳,性格和善,她一边擦拭灶台一边跟记者唠起了嗑:“这里守着县医院,周边100米内有超市和菜市场,有了厨房厨具,患者和家属也能放心地吃上一顿家常饭。”

  上午10点半左右,一位老人提着一袋菜,轻车熟路地走进“爱心厨房”。她先是热情地与潘贵芳母子打招呼,然后熟练地拿出刚买的食材,清洗、去皮、切段、开火翻炒。

  这位老人名叫王葵英,今年67岁,涉县井店镇银河井村人,丈夫因患肺气肿需要在县医院接受长期治疗。从今年1月份起,王葵英几乎每天到这里给老伴做饭。

  除了吃得放心,做饭时王葵英还能与相似病症的患者家属交流饮食经验,这让她感到有了一个温暖港湾。

  免费供患者及家属做饭

  张兴贵的父亲患有糖尿病,3月9日住进涉县医院。因为医生要求禁食高盐高糖高油食物,张兴贵每天只能为父亲挑选最清淡的菜。“由于菜品不合口味,父亲一天天消瘦下来。他想吃家里的饭,但家人多在邯郸市打工,根本没时间来。”张兴贵在网上刷到“爱心厨房”的视频后,便开始每天为父亲做饭。

  “在这里做饭,不仅可以选择更健康的食材,还能控制盐、油、糖的摄入量,使饮食更加健康。”张兴贵说,老人吃的饭菜可口,身体也恢复得更快了。

  “‘爱心厨房’开门以来,花费了几万元,没有一分钱收入,好多人问我为啥干这赔钱的事。”谈起开设“爱心厨房”的初衷,杨杰说,2017年春节前,他从部队返乡探亲,母亲讲述的一件往事成为他帮助开办“爱心厨房”的引子。

  2016年夏天,涉县发生洪灾,当时的潘贵芳因惊吓过度,出现头晕症状,几天几夜无法入眠。紧急关头,10多位村民蹚着齐腰深的水把她抬到山下,并送上开往涉县医院的车。“非亲非故的人冒着生命危险救我,等我养好身体后要报答大家。”母亲常常这样念叨。杨杰向母亲表示,退役后会帮母亲一起完成心愿。

  2023年,杨杰退役回家。2023年11月,潘贵芳在儿子的支持下开了这间“爱心厨房”。参照医院就餐时间,“爱心厨房”每天营业时间分别是上午10时30分至12时30分,下午5时至7时。其他时间如果有人需要,只要拨打门外张贴的电话号码,潘贵芳就会来开门。今年春节假期母子俩也是在“爱心厨房”度过的。

  中午人多的时候,潘贵芳和杨杰也会帮着一起忙碌。下午1点左右,送走最后一拨客人,他们才坐下来休息。潘贵芳说,“爱心厨房”每天有七八拨“客人”,日均使用40余人次。

  “一二三”,一起做

  今年春节刚过,60岁的赵片与妻子就双双因病住院了。“医院附近稍微有营养的汤菜,每份要30多元,我们两个人吃一顿要花近百元。”通过病友介绍,赵片住院期间每天到“爱心厨房”做饭,老两口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爱心厨房”正式开业后,潘贵芳在门口挂上牌子,上面清晰写着“本厨房专为住院患者及家属免费使用”。可令她意外的是,这里连续七八天没人光顾。与此同时,一些路人还对他们的店铺指指点点,说“一定有套路”“打着免费的幌子骗人”……

  2023年11月20日,涉县医院的4位患者家属看到潘贵芳发布的“爱心厨房”视频,特意赶来一探究竟。后来经过患者家属口口相传,前来做饭的人越来越多,今年春节前后更是达到每天80多人次。

  在潘贵芳母子经营“爱心厨房”过程中,有人被他们的做法感动,赶来捐款捐物。“我们接到的第一笔捐款,是一位长期在‘爱心厨房’做饭的患者家属。”潘贵芳说,2023年12月,患者出院前这位家属特意跑来塞给我100元钱,表达谢意。不久,涉县神头乡经营一家调料厂的申向军,看到“爱心厨房”的事迹后,当即决定捐赠20公斤醋。他还留下电话号码:“啥时候缺调料,打个电话,随叫随到。”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位“客人”做完饭,都会主动将锅灶擦拭干净。正在“爱心厨房”炒菜的张海叶说道:“母子俩办的爱心厨房,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家一样的温暖,我们要爱护和保护好这个厨房,让它温暖更多人。”

  “现在主要是我和老大杨杰在做‘爱心厨房’,老二说他大学毕业后也要来帮忙,我就给‘爱心厨房’起名叫‘一二三’,寓意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做这件事。”提到“爱心厨房”的名字,潘贵芳欣慰地说。


相关推荐


科学强国 绿色发展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