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姬薇 2024年3月是一年一度的“国际骨髓瘤关爱月”,由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共同发起、百济神州支持的主题为“奏响生命凯歌,医路相髓”的全国科普公益活动于3月2日正式启动。 我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骨质疏松、骨痛、贫血、乏力、视力减退、病毒感染…这些看似老年人的常见病症,在它们的背后可能隐藏的是一种不为人所熟知的血液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以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疾病,常造成骨髓、骨骼、肾脏等相关器官的损害,好发、高发于老年群体,不易发现、不可治愈且终归将面临复发。 随着创新药物和疗法的不断涌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患者的预后不断改善,多数患者中位生存期已达到6-7年,少部分甚至可达十余年,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预示着多发性骨髓瘤已经进入慢病化全程管理时代。经过规范治疗和随访监测,有望成为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可以长期控制的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按照发生次数,分首次复发和多线复发。首次复发时的治疗选择尤为关键,是患者获得深度缓解的重要契机。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瘤诊疗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邱录贵表示:“一旦复发就要用之前没有用过的新药物来治疗,也可以更换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就像临床上我们用新一代蛋白酶抑制剂来清除‘坏’蛋白,这样才可以让患者获得深度缓解。疾病缓解深度越深,保持缓解状态越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才能越长,生存质量也才更好。” 此次“奏响生命凯歌,医路相髓”系列活动,均由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杭州、武汉等大型城市的三甲医院血液科主办。“多发性骨髓瘤进展比较慢,是偏惰性的。而通过药物治疗绝大部分病人可以达到深度缓解甚至是完全缓解,也就是临床治愈。此后继续通过巩固和维持的药物,就能很好地长期控制疾病。”邱录贵认为,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实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长生存和高质量的长期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