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3月24日电(记者袁全)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目前,虽然结核病可防可治,但它仍然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能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肺部最为多见。近日,记者采访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下简称“公卫中心”)的专家,对肺结核防治相关问题予以解答。 “肺结核的早期病情进展较慢,病程偏长。如果持续咳嗽、咳痰大于2周,并伴有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症状,很大可能是得了肺结核。”公卫中心结核科副主任医师刘萍说,肺结核早期一般咳嗽较轻,表现为干咳或者有少量粘液,随着病程发展,痰量会增多。如果合并有其他细菌感染,痰液可能呈脓性,如果合并有支气管结核,就会表现为刺激性的咳嗽,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咯血症状。 公卫中心的医技人员正在对结核病临床标本进行处理。新华社发 公卫中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石磊表示,HIV感染者、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成人和儿童、大剂量免疫抑制剂使用者以及透析、器官移植和矽肺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结核病潜伏感染的检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刘萍表示,接种卡介苗是预防肺结核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此外要保持环境和个人卫生,要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被褥,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 “提高自身免疫力也很重要,要加强体育锻炼,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晒太阳,保证充足睡眠。”结核科护师张怡菁表示,呼吸道病原体的传播看不见摸不着,即使进入人体,只要抵抗力足够强,有的也是可以被消灭的。 今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倡导全社会关注结核病防治,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共同终结结核流行。 “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推进,既离不开诊疗水平的提升,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公卫中心党委书记范小红表示,目前,公卫中心为结核病患者构建了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诊疗服务,“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各方的合作,推动科普防治工作,为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做出更大的努力。”范小红说。(参与采写:余敏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