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 独家专稿 文|李大伟 目前,偏头痛是可防、可治但无法根除的疾病,应确立科学理性的防治观念与目标。 头面部的疼痛分为头痛和面痛,头痛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按有无明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头痛两大类。原发性头痛不能归因于某一确切病因,也可称为特发性头痛,主要包括偏头痛、紧张型头痛和丛集性头痛。继发性头痛可由脑血管疾病、颅内感染、颅脑外伤和肿瘤等各种颅内病变导致。在头痛的诊治过程中,首先要区分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头痛多为良性病程,继发性头痛则为器质性病变所致,任何原发性头痛的诊断均应建立在排除继发性头痛的基础之上。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属于原发性头痛范畴。2009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65岁人群偏头痛年患病率为9.3%,男女之比为1:2.2,年患病率峰值在40~49岁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多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多为偏侧(可表现为单侧头痛,也可以表现为双侧头痛,甚至双侧交替出现头痛)、中重度、搏动样疼痛,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和(或)畏光、畏声,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可加重头痛。部分患者头痛发作之前可出现可逆的视觉性、感觉性或语言性先兆。 偏头痛发作的常见诱因有内分泌因素(月经来潮、排卵、口服避孕药等)、饮食因素(酒精、富含亚硝酸盐的肉类、味精、巧克力、干酪等)、心理因素(紧张、焦虑、抑郁等)、自然环境因素(强光、闪烁等视觉刺激,气味,天气变化,高海拔)、睡眠相关因素(睡眠不足、睡眠过多等)和疲劳等其他因素。平常生活中,应注意尽量避免诱因的发生。 偏头痛的处理包括患者教育、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病人教育和生活方式调整是偏头痛管理的基础。规律作息、定期锻炼、均衡营养及合理膳食、充足睡眠、寻找并避免诱发因素、管理压力,均对偏头痛的预防起重要作用。目前,偏头痛是可防、可治但无法根除的疾病,应确立科学理性的防治观念与目标,建立切合实际的期望,同时避免镇痛药物的过度使用,并鼓励记录头痛日记,以协助头痛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订与调整。药物治疗又包括头痛发作期治疗和头痛间歇期预防性治疗,医生根据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生活中,对待偏头痛有两个极端:过于关注和过于随意。一方面,在门诊工作中会遇到多年的头痛患者担心头颅内出现器质性病变反复就诊。对于这部分患者,应仔细进行上述的患者教育,同时关注有无抑郁焦虑状态。另一方面,每次发作过于随意地使用止痛药物缓解,最终导致药物过量。对于这部分患者,应仔细进行教育,调整生活方式,留意引发头痛的诱因,尽量避免上述的诱因发生。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平常生活中出现头痛,一定要关注其预警信号,如出现以下情况,提示为继发性头痛可能大,需要尽早就医: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伴有发热、伴有神经系统局灶症状(除典型的视觉、感觉先兆外)或认知障碍、成年人尤其是50岁后的新发头痛、妊娠或者产褥期出现的严重头痛、有肿瘤或艾滋病史者出现的新发头痛和与体位改变相关的头痛。 (《小康》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4年3月上旬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