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乐健康|晒太阳过多会得皮肤癌?防晒衣选深色还是浅色? 夏季到来,气温升高,紫外线也越来越强,夏季做好防晒很重要。 5月25日是“全国护肤日”,一起来看如何延缓皮肤晒黑和老化,预防皮肤癌。 警惕皮肤的光老化 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自然老化不可避免,而光老化会让皮肤老化进一步加速。 我们每天接触的太阳光中,约有7%的紫外线,其中长波紫外线(UVA)占比较高,中波紫外线(UVB)占比少。一般来说,波长越短的紫外线,杀伤力越强。 长波紫外线,波长长、频率低、光子能量低,但是穿透能力较强,可达到真皮层,破坏胶原蛋白以及弹力纤维,造成皮肤松弛老化,加速皱纹的形成。 长波紫外线还能促进皮肤黑色素的形成,导致皮肤色素沉着,诱发或加重雀斑、黄褐斑等各种色斑。 中波紫外线,波长短,频率高,光子能量强,较小的剂量就可以引起毛细血管扩张,产生红斑。长期暴露可以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导致皮肤肥厚、粗糙和皱纹。 但中波紫外线波长短,不易发生衍射,穿透能力较弱,只能穿透角质层进入表皮,对皮肤内部结构的影响较小,往往引起表面晒伤。 过度暴露于紫外线易诱发皮肤癌 长期高剂量的紫外线暴露,还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风险。 日积月累曝晒,或短期过量曝露在阳光中的紫外线下,可使皮肤细胞产生突变,形成皮肤癌,常见于脸部、颈部、前臂和手背等。 每次暴露在紫外线下,皮肤细胞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长期累积的结果是,细胞内的突变逐渐增加,最终可能导致癌变。 长期的紫外线暴露,还会抑制皮肤中的免疫细胞,使其难以识别和清除癌变细胞,增加皮肤癌风险。 皮肤癌的早期征兆有哪些 皮肤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常见于在户外工作或进行体育运动的人,以及日光浴爱好者。 肤色白皙的人也易患大部分类型的皮肤癌,这与其产生黑色素较少有关。 皮肤癌,通常在早期表现为小的、无痛的皮肤变化,如新出现的痣、斑点或溃疡。 如果皮肤新长出一些肿块、小疙瘩、溃疡等,尤其短期内变化明显,或皮肤上多年未变的肿物突然出现快速增大、颜色加深、反复脱皮溃疡、触碰容易出血、痛痒、基底部出现红斑或原来的色素痣周围长出新的“小痣”等变化,要警惕是皮肤癌前兆,及时到正规医院相关科室就诊。 三种常见的皮肤癌 50%~70%的皮肤癌是因紫外线辐射过量。常见的皮肤癌有三类: 1.基底细胞癌 多见于老年人,发病原因与日光照晒有密切关系,好发于日光照晒的头、面、颈部或手背等处,尤其是面部较突出的部位。 开始是一个皮肤色到暗褐色浸润的小结节,较典型者为蜡样、半透明状结节,有高起卷曲的边缘。中央开始破溃,呈大片状侵袭性坏死,可深达软组织和骨组织。 基底细胞癌的基底及边缘常有黑色色素沉着,本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 2.鳞状细胞癌 发生于表皮或附属器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物,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角化。多见于有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 早期是红色硬结,以后发展成疣状损害、浸润,常有溃疡、脓性分泌物、臭味,多见于颞、前额及下口唇等。 3.恶性黑色素瘤 起源于皮肤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物,临床表现:不对称、边缘不规则、颜色不一致、直径大于6mm、进化或增大。 发病常见于手掌、足底及指趾等肢端部位。恶黑与其他皮肤癌相比,恶性程度高、进展很快、较早发生转移,因此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大多数皮肤癌是可治愈的,尤其是早期患者。起初,皮肤癌不会引起任何症状。因此,任何增大或持续超过数周的异常皮肤增生应到医院进行检查。 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晒 大部分皮肤癌的原因,至少部分原因是,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因此,想要避免皮肤癌,最好的办法就是防晒。防晒也有助于减缓皮肤光老化。 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防晒? 避免日晒:在户外时,尽量寻找阴凉处,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光线最强的时候)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日光浴及使用晒黑床; 穿防护服:穿戴防护衣物,如长袖衫、裤子、宽边帽,最好再带一把遮阳伞; 涂抹防晒霜:根据说明涂抹防晒系数至少为30的防UVA和UVB的防晒霜,每两小时以及在游泳或出汗后重复涂抹。出门前大约20分钟就应该开始使用防晒霜;如果可以的话,每2小时涂一次。 正确选购防晒衣、皮肤衣 看标准:对于登山露营、徒步旅行、海边度假等需要频繁在阳光下活动的消费者,建议选择UPF50+的产品更适合。对于偶尔接触紫外线的消费者,选择UPF40+的防晒产品就可以了。 挑面料: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的防晒衣、皮肤衣面料是聚酯纤维,其次是锦纶、聚酯纤维和锦纶交织而成的面料。 聚酯纤维抗皱性和保形性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锦纶具有极强的耐磨性,密度高,抗皱性较好。氨纶弹性高,耐酸碱性、耐汗、耐海水性、耐干洗性、耐磨性较好。针织面料、梭织面料在面料舒适性和防风性上面各有优势。 选颜色: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深色系面料的防晒衣、皮肤衣,对于同种材质的防晒产品,颜色越深,其紫外线防护性能越高。 “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平台”启动建设 5月25日也是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当日,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联合举办的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主题活动在北京举行。 “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平台”建设启动仪式也在当日举行。据了解,该平台将运用符合中国青少年特点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对全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抽样监测,发挥监测、评估和干预等功能作用,为地方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支持。 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蔺秀云看来,系统治理是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质量的关键。“横向上,要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应强化教育主阵地作用,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要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将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落实到位;要建立覆盖城乡社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让社会育人资源利用更加充分。” “纵向上,应构建大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一体化机制。”蔺秀云说,目前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脱节现象,而大学期间的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有中小学阶段的烙印。“要在大中小学均建立预警防控体系,动态监测学生心理成长。” 此外,蔺秀云认为应推动“AI+心理健康”的结合,如开发聊天机器人等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技产品、以大模型技术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水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