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现代管理学院与北京青年报合作签约,双方将致力于推动学院传播与策划专业建设,北京青年报将依托传媒领域专业优势,助力学院传播与策划专业建设能力提升,为该专业师生实习实训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签约仪式上,“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智慧传播大师工作室”同步揭牌,将成为传播与策划专业的优质校内实训基地,是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校企联动、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 签约仪式上,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副院长米新丽介绍了传播与策划专业的成立背景和近三年的招生情况。米新丽指出,职业院校在紧贴行业、跟踪需求、提炼岗位技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传播与策划专业结合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定位,主打全媒体运营师培养方向,立足于培养熟练掌握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全媒体渠道进行内容生产和传播运营的新媒体领域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米新丽表示,北京青年报卓越的行业影响力与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在文科类高职院校中的领先地位,强强联合,同向同行。此前,学院已与北京青年报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此次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开展合作签约,是学院强化传播与策划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影响力的有力举措,同时也是北京青年报社提升社会服务力的生动体现。 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田科武表示,新闻传播与策划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不仅要学习相关理论,更重要的是加强实践实训。北京青年报长期以来非常注重实践实训,本次与北京政法职业学院达成合作,可以将北京青年报在新闻传播方面的实践经验带给同学们,为同学们提供更加真实、更贴近工作环境的学习和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求职时更具竞争力。 随后,米新丽代表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与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田科武共同在校企合作协议上签字,并正式授牌北京青年报社为“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传播与策划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签约完毕后,双方还共同为“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智慧传播大师工作室”揭牌。 据悉,智慧传播大师工作室建立在已有的传播工作室基础上,目的是搭建学生与行业企业沟通的桥梁,坚持企业资源、项目进校园,为学生在校园进行实习实训提供更多机会。学院将借助北京青年报的行业优势,为智慧传播大师工作室引入行业企业标杆性、大师级人物,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实践活动,提升大师工作室的特色和社会认可度。 签约揭牌仪式后,双方进行了专业建设研讨。传播与策划专业教研室主任楚萍介绍了该专业的基本情况及下一步发展设想,北京青年报视频部、都市新闻部负责人阐述了下一步的具体合作路径及方法。 会后,北京青年报参会人员参观了学院图书馆、实训室等场地。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畅 内存 开设传播与策划专业 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 “从微信公众号、各类视频号、直播等行业的逐步火热到国家提出全媒体运营师新职业,能综合利用各种媒介技术和渠道对信息进行加工、匹配、分发、传播、反馈等工作的人员需求快速增加。”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现代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奇峰说,在此背景下,作为职业院校,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从服务社会需求出发,在2020年设立了传播与策划专业,并于2021年开始招生。“传播与策划专业也符合首都文化中心与科技中心定位,旨在培养行业内所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北京新媒体行业用人需求大、文化资源丰富、专业就业口径宽等优势也助力了专业发展,招生3年来,家长与考生对传播与策划专业的认可度不断提高。 那么,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开设的该专业有哪些特色优势?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现代管理学院传播与策划专业教研室主任楚萍介绍,教育教学方面,传播与策划专业围绕内容生产和传播运营两大环节设置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涵盖文案、短视频制作和直播设计。师资方面配备了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双师”团队,其中专业教师全部为研究生以上学历,拥有博士学历水平的占比超过一半,且均有行业实践经历。而企业专家则多来自传媒行业头部企业,会通过授课、讲座、校内指导等方式将行业一线经验传授给学生。 从课程设置到实践实训,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开设传播与策划专业的初衷。楚萍介绍,该专业建设中强调校企深度融合,尤其注重与头部企业的合作,持续挖掘有专业特色的实习实训和就业岗位,和北京青年报、抖音、腾讯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专业建设“追着市场跑”,注重将最新人工智能技术要求融入学生培养体系中,提升内容生产效率和质量,创新传播运营方法,让学生掌握“流量密码”。同时,学院还开设了智慧传播大师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园实践机会,实现“边学边做、毕业即就业”。 怀着对新媒体行业的憧憬,大二学生张胜蓝两年前选择了传播与策划专业。两年来,她不仅学习了新闻学、传播学、摄影摄像等基础课程,也学习了文案写作、短视频制作、新媒体运营等注重动手实践的课程。“看着自己的作品发布出去,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张胜蓝介绍,除了专业课程学习,学院还邀请了很多业内“大咖”来学院讲座、授课,让自己能够接触到最为新鲜的行业资讯和实践经验。 “专业的人才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涉及全媒体运营的各个环节,这样的培养也让我对今后的就业充满信心。”张胜蓝说。 本组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