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职教吸引力关键要 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2024-03-01 09:26:42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熊丙奇 责任编辑:风华 字号:T|T

  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让更多学生和家长改变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002名受访者中,59.0%的受访者表示同意自己的孩子读职高或高职;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53.7%的受访者期待全国两会关注加大对优秀技能人才的激励力度,51.2%的受访者期待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打通高级技工和工程师之间的发展通道。

  近年来,我国中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超过95%和90%。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超过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并不代表职业教育本身具备更强的招生吸引力。不少家长接受孩子上中职、高职,是因为孩子上不了普高,没有达到普通本科院校录取分数线。要提高中职、高职吸引力,不能满足于让中职、高职毕业生找到工作,而应该提高就业质量,拓宽技能人才的发展空间。不能让技能人才的发展缺乏后劲,与高学历人才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而是要建立有别于学术人才评价体系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对于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发展,社会舆论普遍将一名中职毕业生,通过上高职,读本科,随后攻读研究生,甚至出国留学攻读名校博士,称为“逆袭”,但是这种“逆袭论”也隐含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逆袭”,往往不会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反而会强化技能人才的发展空间不如学术人才的意识。对于职业院校毕业生来说,这意味着只有少数人才能走通学术人才的成才发展路径。

  这是参照学术人才评价体系对技能人才进行评价带来的问题。从表面上看,这可以给技能人才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学术人才评价体系中,技能人才或许不占什么优势。我国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通职业教育的“学历断头路”,取消了中职毕业生升学的比例限制,扩大了高职毕业生专升本的比例。但是,如果以学历高低评价技能人才,从整体上看,技能人才得到的认可度还是低于学术人才。这会导致职业院校以学历为导向办学,偏离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影响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进而影响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

  我国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已经明确把职业教育定位为与普通教育平等发展的类型教育。这扭转了以前把职业教育作为低于普通教育一个层次的教育定位,鼓励职业教育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如果职业教育的定位一直是层次教育,参照普通教育办学,那么,无论职业教育怎么发展,都无法获得与普通教育平等的地位和空间。

  要形成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色,就要求对技能人才的评价,不能仅参照学术人才评价体系,而是要形成自身的评价体系。职业教育评价要重点关注技能人才的技能高低以及实际岗位贡献。这才能真正起到激励技能人才的作用,也让技能人才安于做技能人才,提高职业满意度。

  这样的人才评价体系破除了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评价体系,能够建立基于能力与实际贡献的评价体系,推进社会从学历社会转向能力社会。这可以拓宽每个学生的成才选择,从适合自己的角度来选择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成为学术人才还是技能人才,而不再把教育、人才等级化、层次化,按照层次、等级进行选择。

  熊丙奇

相关推荐


科学强国 绿色发展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