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将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2024-01-08 09:41:3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张月朦 责任编辑:风华 字号:T|T

  昨天上午,丰台教育理事会2024年工作会召开,丰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相关措施和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丰台区将提高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推动编制资源向中小学倾斜,优先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编制需求。

  此外,丰台区将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打破“铁饭碗”观念。集团化办学方面,丰台区将进一步扩大集团办学自主权,坚持“一校一案”,鼓励教育集团内部探索贯通式培养、特殊人才培养、访学游学等多种人才培养方式。

  编制资源进一步向中小学倾斜

  2023年是丰台区实现“倍增追赶”的起步之年,丰台区教委主任杨晓辉从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提升学位供给水平、推进育人模式改革、凝聚教育发展合力等四个方面汇报了2023年丰台教育发展情况。杨晓辉介绍,2023年,丰台区以街镇行政区划为基础建立13个学区,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将35所小规模学校就近整合成17个教学管理单元,彻底解决困扰丰台教育发展几十年的“小土豆”学校问题。

  会上,丰台区教委副主任翟洪臣解读了《关于推进丰台区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讨论稿)。翟洪臣介绍,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学校间编制配备不均衡的问题,丰台区将坚持“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原则,动态调整各学校编制,提高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推动编制资源向中小学倾斜,优先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编制需求。

  为解决人浮于事问题,《措施》提出要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动态调整校级绩效工资方案,加强对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统筹使用,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向参与实施重大改革性工作、学校重难点工作、交流轮岗等工作的教师适当倾斜,推动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机制。为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鼓励编制冗余单位向编制紧张单位交流教师的力度,编制冗余单位力争在 2024年7月前输出超编教师,达到编制平衡。

  落实用人自主权 打破“铁饭碗”观念

  针对小部分教师在获评高级职称后“躺平”的现象,《措施》提出要进一步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聘用合同管理。学校依法依规做好聘用合同的签订、履行。全面推行竞聘上岗制度,建立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校内岗位竞聘机制。符合延迟退休政策的55岁女教师,每周课时需达到满课时量,并服从学校教育教学岗位安排,如未达到上述标准,将降低一级或两级岗位聘用。

  “要打破‘铁饭碗’观念”,翟洪臣说。《措施》还提出要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对于教师聘期内年度考核不合格的,聘期结束后学校可不再续聘,或降低岗位等级、调整岗位聘用。对于不服从组织安排或者安排到新岗位后年度考核仍不合格的,学校可按规定程序解除聘用合同。对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不合格或逾期不注册的人员,不得再从事教学工作岗位。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北京曾在2022年印发《北京市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案》,其中提出,要建立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对严重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依法依规依程序撤销教师资格、清理退出教师队伍。但此前各区尚未有明确的退出细则,而此次丰台区探索建立的教师退出机制则是北京市首个正式公开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

  为破解优秀人才不足的问题,丰台区将支持和鼓励以教育集团为单位根据岗位设置的需要统筹招聘教师。鼓励集团牵头校每年借编增加招聘指标,形成“人才蓄水池”,培养两至三年后,同比例交流教师到独立法人单位的集团成员校或其他学校任教,并转隶人事关系。建立完善招聘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的“绿色通道”。

  新建校均纳入教育集团管理

  会上,丰台区教委副主任郝玉伟解读了《丰台区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试行)》。郝玉伟介绍,丰台区将进一步优化集团发展布局。教育集团须在区委教工委区教委的统筹规划和指导下成立。支持以优质高中为引领,带动一定数量的初中和小学组建教育集团。根据区域教育发展需要,可动态调整教育集团规模和成员校。自身发展良好、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的集团成员校,可提出申请,并经区委教工委区教委研究同意后,脱离原教育集团。凡新建学校均纳入教育集团管理。

  指导意见中还提出,要扩大集团办学自主权。赋予集团牵头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和集团管理权,集团牵头校校长任集团总校长,成员校校长及中层以上干部的调整、任命应当充分听取集团牵头校校长的意见,按有关干部管理权限及程序实施。

  提高教育品质方面,在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丰台区将建设具有集团特色的优质课程开发、共享、配送机制,形成集团课程体系。开展好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提供典型示范,让优质教育教学样态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人才培养方面,要建立更加包容、高校、贯通的发现、发展、培养途径与机制,坚持“一校一案”,鼓励教育集团内部探索贯通式培养、特殊人才培养、访学游学等多种人才培养方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相关推荐


科学强国 绿色发展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