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记者 晏澜菲 品牌,不仅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也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当前知名品牌数量在全球品牌总数中不超过3%,但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却超过40%、销售额超过50%。更重要的是,这些高端品牌在全球价值链中极具影响力。中国企业“出海”既代表着“中国文化”与“中国智慧”走向世界,更代表着美美与共与世界大同的博大情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发展论坛上表示,当前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最好时机。如果中国品牌能够从抓紧全球化机遇、抓紧中国制造业优势以及抓紧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等方面出发,就一定能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走向全球。 “2022年,中国品牌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中贡献了37%的销售额。这说明中国企业抓住了全球化机遇,中国品牌全球化正加速推进。”魏建国表示,中国拥有最完整、高效的产业链优势,从技术密集型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制造均有着巨大优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产业链如此完整、高效。预计未来5~10年,中国制造业将为中国品牌的迅速壮大提供有力支撑,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将会出现在全球市场中。一个品牌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可以更好地走向全球。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对于中国品牌来说是一个最理想的窗口和最佳“热身场”,中国品牌要“一只眼睛看国内、一只眼睛看国外”。 谈及中国品牌“走出去”的软肋,魏建国直言,既不是缺少政策扶持,也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强有力的文化属性。“越来越多的海外品牌在强调文化属性,它们的共同点是既重视本国文化也强调本土文化。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是中国商品‘走出去’的最有力支撑和自信来源。” 魏建国还表示,中国品牌要想把中国文化融入产品,还要发挥中国技术创新的优势,同时要加强与各国文化的交流,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只要中国品牌抓住文化自信、文化创新与文化交流的机遇,拥有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中国品牌也将会尽快地走向全球市场,并掀起中国品牌的热潮。 谈及中国汽车品牌“走出去”,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IMSS)常务副总裁马振山认为,目前中国品牌的现状主要呈现出智能电动车行业越来越卷、新能源同质化现象日益趋显的特征。他表示,汽车品牌的建立和营销要珍惜品牌,建立对品牌的理性与感性认知;企业要强调吸引力法则,建立打造品牌的顶端思维;要全心投入,以客户为本;要注重出海战略,坚持品牌至上的原则。 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海尔智家董事长兼总裁李华刚近日从“全球创牌、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三个维度分享了海尔集团品牌出海的经验。他介绍,海尔既坚持高端创牌战略,把全球最好的工艺和技术融合起来,创造高品质的产品,也坚持以自主创新突破原创技术,形成全球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并通过本土化策略、根据不同地区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定制本土化的创新产品,同时还创新“人单合一”模式,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融合在一起,激发每个人的创新活力。 |